建设单位:重庆燃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验收调查单位:重庆环科院博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2017年12月
目录
概述 1
1 总则 2
1.1 编制依据 2
1.2 调查目的与原则 3
1.3 调查方法与调查重点 4
1.4 调查范围与调查因子 4
1.5 调查执行标准 5
1.6 环境保护目标与环境敏感点 7
2 工程调查 13
2.1 工程建设过程回顾 13
2.2 工程概况 13
2.3 工程变更情况 19
3 环境影响报告书回顾 45
3.1 环境影响评价主要结论摘录 45
3.2 环评批复内容摘录 49
4 环境保护措施及环保投资落实情况调查 51
4.1 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调查 51
4.2 环保投资落实情况调查 58
5 生态环境影响调查与分析 59
5.1 生态敏感区环境影响调查 59
5.2 土地利用影响调查 86
5.3 水土流失影响调查 88
5.4 景观影响分析 92
5.5 自然生态影响分析 93
5.6 生态环境影响调查结果 93
6 水环境影响调查 94
6.1 水环境现状调查 94
6.2 施工期水环境影响调查 94
6.3 运营期水环境影响调查 100
6.4 水环境影响调查结论与建议 100
7 环境空气影响调查 101
7.1 施工期环境空气影响调查 101
7.2 运营期环境空气影响调查 101
7.3 环境空气环境影响调查结论与建议 101
8 声环境影响调查与分析 102
8.1 施工期声环境影响调查 102
8.2 运营期声环境影响调查 102
8.3 声环境影响调查结论 102
9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调查 103
9.1 施工期固体废物影响调查 103
9.2 运营期固体废物影响调查 103
9.3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调查结论 103
10 风险事故防范与应急措施落实情况调查 104
10.1 工程主要风险物质与风险源调查 104
10.2 环境风险事故发生情况调查 107
10.3 风险管理措施落实情况调查 107
10.4 小结 111
11 环境管理落实情况调查 112
11.1 施工期环境管理与监测 112
11.2 运营期环境管理与监测 114
11.3 “三同时”落实情况调查 114
11.4 存在问题及反馈 115
12 结论与建议 116
12.1 工程概况 116
12.2 环境影响调查结果 116
12.3 竣工验收结论 117
12.4 建议 117
附图:
附图1:地理位置图
附图2:线路走向及沿线环境敏感点分布图
附图3-1:渝北段水系图
附图3-2:江北段水系图
附图3-3:南岸段水系图
附图3-4:巴南段水系图
附图3-5:江津段水系图
附图3-6:九龙坡段水系图
附图3-7:沙坪坝段水系图
附图3-8:北碚段段水系图
附图4:本工程沿线生态环境敏感区(生态红线)分布图
附图5-1:本工程穿越长江黄谦港段纵断面图
附图5-2:本工程穿越长江鱼嘴段纵断面图
附图6:本工程穿越嘉陵江段纵断面图
附图7:本工程穿越綦江段纵断面图
附件:
附件1:《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同意开展都市区天然气外环管网工程前期工作的函》(渝发改能函[2006]302号);
附件2:《重庆市建设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准书》(渝(市)环准[2007]218号);
附件3:重庆市林业局关于重庆市都市区天然气外环管网工程临时占用林地的批复;
概述
为适应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和城市用气需求,优化整合重庆市天然气输配系统,进一步优化重庆市能源结构,改善城市环境质量,2006年7月,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渝发改能函[2006]302号文同意重庆燃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开展重庆市都市区天然气外环管网及区域中心城市输气干线工程前期工作。
重庆市都市区天然气外环管网及区域中心城市输气干线工程包括长寿晏家至都市区外环高压输气管道、都市区高压外环输气管道、调压计量站、城市门站、外环高压至中环次高压联络线调压站、外环高压与中环次高压连接线、门站—高压外环管线。
2007年12月,重庆燃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委托中煤国际工程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重庆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共同编制完成了《重庆市都市区天然气外环管网及区域中心城市输气干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并取得了重庆市环境保护局对该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渝(市)环准[2007]218号),于2010年11月启动重庆市都市区天然气外环管网及区域中心城市输气干线工程的建设。
2016年12月,重庆市都市区天然气外环管网及区域中心城市输气干线工程中都市区外环高压输气管道已建设完成,但因施工条件、征地因素等,其他工程暂未建设完成,同时,暂未对管道进行通气运营。因此,重庆燃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拟将工程内容分期开展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工作。本次验收范围仅为都市区高压外环输气管道工程,工程建设用地涉及渝北区、江北区、北碚区、南岸区、巴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江津区,工程建设内容包括都市区高压外环输气管道211.99km及截断阀室10座。其他工程将在今后工作中逐步进行验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建设工程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同时为了查清本工程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分析已采取环保措施的有效性,确定工程对环境造成的实际影响及可能存在的潜在影响,全面做好生态恢复与污染防治工作,建设单位重庆燃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对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自行组织竣工环保验收调查工作。
2017年10月,重庆燃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委托重庆环科院博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编制本工程的竣工环境保护调查报告。重庆环科院博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接到委托后,根据相关政策要求,对工程及沿线环境进行多次现场调查,并收集了工程建设及有关自然、生态环境等资料,在以上工作基础上,编制完成了本工程的竣工环境保护调查报告。
本次报告编制过程中得到了重庆市环境保护局、渝北区环境保护局、江北区环境保护局、北碚区环境保护局、南岸区环境保护局、巴南区环境保护局、沙坪坝区环境保护局、九龙坡区环境保护局、江津区环境保护局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1 总则
1.1 编制依据
1.1.1 环境保护有关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01.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6.9.1);
(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6.1.1);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6.1);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6.11.7);
(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年3月1日);
(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年3月1日);
(8)《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2012年7月1日);
(9)《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2009年1月1日);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16.7修订);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14.12.1实施);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8年4月29日修正);
(13)《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2004年8月28日);
(14)《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1997年1月1日);
(15)《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2010年10月1日);
(16)《建设工程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82号,2017年7月16日);
(17)《关于印发环评管理中部分行业建设工程重大变动清单的通知》(环办[2015]52号)
(18)《重庆市人民政府批转重庆市地表水环境功能类别调整方案的通知》(渝府发[2012]4号);
(19)《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规定的通知》(渝府发[2016]19号);
(20)《重庆市环境保护局关于修正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域划分规定调整方案有关内容的通知》(渝环发[2007]78号);
(21)《重庆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印发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域划分规定调整方案的通知》(渝环发[2007]39号)。
1.1.2 验收调查技术规范
(1)《建设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HJ/T 394-2007);
(2)《建设工程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技术要求》(试行);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6);
(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
(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
(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
(7)《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
(8)《开发建设工程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
(9)《重庆市建设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工程》。
1.1.3 工程建设有关资料
(1)《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同意开展都市区天然气外环管网工程前期工作的函》(渝发改能函[2006]302号);
(2)《重庆市都市区天然气外环管网及区域中心城市输气干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煤国际工程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重庆市环境科学研究院,2007年12月);
(3)《重庆市建设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准书》(渝(市)环准[2007]218号);
(4)《重庆市都市区天然气外环管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5)重庆市林业局关于重庆市都市区天然气外环管网工程临时占用林地的批复;
(6)重庆市都市区天然气外环管网及区域中心城市输气干线工程(重庆市都市区天然气外环管网工程)竣工交接资料;
1.2 调查目的与原则
1.2.1 调查目的
(1)调查工程在施工期间环境保护措施和管理等方面落实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所提环保措施的情况,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要求的落实情况,以及工程实际采取的环保措施情况。
(2)通过工程工程所在区域的生态、水、气、声、固废、环境振动等的排放调查、监测,以及工程环境风险事故防范及应急措施调查,分析各项环保措施的实施效果及有效性。
(3)根据现场调查和监测结果,客观、公正、科学地从技术上分析建设工程是否符合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条件,针对存在的环保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建议。
1.2.2 调查原则
(1)认真贯彻国家与地方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规定;
(2)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的原则;
(3)坚持客观、公正、科学、实用的原则;
(4)坚持利用已有资料与现场监测、实地调查及理论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5)坚持对工程建设前期、施工期、运营期环境影响进行全过程分析的原则。
1.3 调查方法与调查重点
1.3.1 调查方法
主要采取现场踏勘、文件资料核实与现状监测相结合的技术手段和方法。
(1)原则上按照《建设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HJ/T 394-2007)中要求执行,并参照、采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规定的方法;
(2)环境影响分析采用资料调研、现场调查以及遥感监测相结合的方法;
(3)调查采用“全面调查、突出重点”的方法;
(4)环境保护措施有效性分析采用改进已有措施与提出补救措施相结合的方法。
1.3.2 调查重点
本次竣工验收调查确定的调查重点如下:
(1)核查实际工程内容与环评阶段设计方案变更情况,以及因变更导致的环境影响的变化情况。
(2)环境敏感目标基本情况及变更情况。
(3)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环境影响审批文件中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及其效果、环境风险防范与应急措施落实情况及其有效性。
(4)施工期及运营期实际存在的环境问题。
(5)该工程环保投资分配落实情况。
1.4 调查范围与调查因子
1.4.1 调查范围
本次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范围原则上与《重庆市都市区天然气外环管网及区域中心城市输气干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中评价范围一致,在涉及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饮用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时,将调查范围适当扩大。本次评价范围与环评阶段调查范围对比见表1.4-1。
(1)生态环境:管线沿道路敷设的评价范围为其中心线邻道路一侧15m、另一侧5m共约20m宽的范围。定向钻穿越河流时评价范围为穿越走廊的管道中心线两侧各10m共20m范围。山体翻越段为管道开挖带两侧3m共6m范围。施工便道为其两侧各10m共20m范围。
同时,本次调查对管道线路涉及的生态敏感区的调查范围适当扩大,在穿越北碚区小三峡森林自然保护区、水土水厂饮用水源保护区、长江上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庆迎龙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敏感区时,调查范围扩大至管道沿线两侧各200m范围。
(2)环境空气:施工期为管线中心线、施工便道两侧共50m范围;运营期正常情况下无废气排放。
(3)地表水:梁滩河(龙凤溪)、嘉陵江、黑水滩河、后河、苟溪桥水库(朝阳河)、长江、长塘河(渔溪河)、花溪河、一品河(箭滩河)、安家溪、綦江河、长江、大溪河、桂花水库、杨家沟水库等工程穿越段附近。
(4)声环境:施工期为管线中心线、施工便道两侧共50m。
(5)环境风险:管道两侧和5km范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陆地石油天然气开发建设工程》(HJT349-2007)重点评价0.5km范围。
表1.4 1本次验收调查范围与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对比表
序号 环境要素 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验收调查范围
1 生态环境 ①沿道路敷设段管线中心线邻道路一侧15m、另一侧5m共约20m宽的范围;
②隧道方式穿越河流、山体为穿越走廊的管道中心线两侧各10m共20m范围;
③山体翻越段为管道开挖带两侧各3m共6m范围;
④施工便道为其两侧各10m共20m范围。 总体与环评范围一致,在穿越在穿越生态敏感区时,调查范围扩大至管道沿线两侧各200m范围
2 环境空气 ①施工期为管线中心线、隧道施工便道两侧各25m共50m范围,隧道口外100m范围;
②运营期正常情况下无废气排放。 与环评范围一致
3 地表水 长江、嘉陵江、朝阳河、后河、黑水滩河、龙凤溪、支溪河、大溪河、綦江、箭滩河(一品河)、花溪河、鱼溪河、御临河、桃花河、龙溪河、璧南河、璧北河、干沟等工程穿越段附近 总体与环评范围一致,本次验收内容仅为都市区外环输气管线,不涉及其他线路及站场区域的河流,因此不包括支溪河、御临河、桃花河、龙溪河、璧南河、璧北河、干沟等河段
4 噪声环境 施工期为管线中心线、隧道施工便道两侧各25m共50m,隧道口周围100m范围。 与环评范围一致
5 环境风险 管道两侧周围5km范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陆地石油天然气开发建设工程》(HJT349-2007)重点评价0.5km范围。 与环评范围一致
1.4.2 调查因子
(1)生态环境:工程征(租)土地情况;水土流失量与治理情况;工程施工期对生态环境、农田的影响以及保护措施;施工完成后临时占地的生态恢复及补偿措施。
(2)环境风险:风险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
(3)地表水:施工期生产、生活污水排放情况及对水环境的影响。
(4)环境空气:施工扬尘对沿线环境敏感点的影响。
(5)声环境:施工噪声对沿线环境敏感点的影响。
(6)固体废弃物:施工期弃土弃渣、生活垃圾的处置和影响情况。
1.5 调查执行标准
本次调查采用的环境标准,原则上采用《重庆市都市区天然气外环管网及区域中心城市输气干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2007年)所采用的标准,对已修订、新颁布的环境保护标准提出验收后按新标准进行达标考核的建议。
1.5.1 环境质量标准
(1)环境空气
原环评执行标准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2000年1月6日修改),非甲烷总烃按以色列国家质量标准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较严的选取,H2S执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中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最高允许浓度,标准值列于表1.5-1。
本次验收调查采用原环评中的标准进行验收,同时,采用已新颁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以及参考河北省地方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非甲烷总烃限值》(DB13/1577-2012)进行达标考核建议。
根据重府发[1997]40号文规定,原环评中管线涉及的各个区域均为环境空气质量二类功能区。根据新颁布的《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规定的通知》(渝府发[2016]19号),本工程线路所涉及的北碚区小三峡森林自然保护区以及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划定为环境空气质量一类功能区,其他区域属于二类功能区。本次验收调查对划定为一类功能区的管段采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一级标准进行达标考核建议。
表1.5 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限值单位:mg/m3
污染物 标准限值 变化情况
原环评采用标准 达标考核建议标准
一级 二级 一级 二级
SO2(1h平均) / 0.50 0.15 0.50 采用原环评中GB3095-1996进行验收,采用GB3095-2012进行达标考核建议
NO2(1h平均) / 0.24 0.20 0.20
PM10(24h平均) / 0.15 0.05 0.15
TSP(24h平均) / 0.30 0.12 0.30
非甲烷总烃(一次浓度) 4.0 1.0 2.0 采用DB13/1577-2012进行达标考核建议
H2S(一次浓度) 0.01 0.01 与环评一致
(2)地表水
原环评按渝府发[1998]89号、《重庆市环境保护局关于调整重庆市部分地表水域适用功能类别的通知》(渝环发[2007]15号)和各区县2006年水域功能调整方案的规定:长江、嘉陵江、朝阳河、后河、黑水滩河、支溪河、綦江、箭滩河、花溪河、鱼溪河、御临河、桃花河、龙溪河、璧南河、璧北河、干沟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标准;龙凤溪、大溪河执行IV类标准。
本次验收调查内容为都市区外环天然气管网,所涉及地表水体主要为梁滩河(龙凤溪)、嘉陵江、黑水滩河、后河、苟溪桥水库(朝阳河)、长江、长塘河(渔溪河)、花溪河、一品河(箭滩河)、安家溪、綦江河、长江、大溪河、桂花水库、杨家沟水库等。根据新颁布的《重庆市人民政府批转重庆市地表水环境功能类别调整方案的通知》(渝府发[2012]4号),本次验收调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见下表1.5-2。
表1.5 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单位:mg/L
标准类别 pH COD BOD5 石油类 NH3-N 地表水体
III 6~9 ≤20 ≤4 ≤0.05 ≤1.0 长江、嘉陵江、后河、苟溪桥水库(朝阳河)、长塘河(渔溪河)、花溪河、綦江河、杨家沟水库
IV 6~9 ≤30 ≤6 ≤0.5 ≤1.5 黑水滩河、大溪河、桂花水库
V 6~9 ≤40 ≤10 ≤1.0 ≤2.0 梁滩河(龙凤溪)、苟溪桥水库(朝阳河)、一品河(箭滩河)
(3)噪声
原环评根据渝府发[1998]90号并结合《重庆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印发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域划分规定调整方案的通知》(渝环发[2007]39号)规定,声环境质量分别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2、3、4类标准。
本次验收调查采用原环评中的标准进行验收,同时,采用已新颁布的《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进行达标考核建议。
表1.5 3声环境质量标准限值单位:dB
类别 适用范围* 原环评标准 新颁布标准
GB3096-93 GB3096-2008
昼间 夜间 昼间 夜间
2类 商业金融、集市贸易为主要功能,或者居住、商业、工业混杂,需要维护住宅安静的区域 60 50 60 50
3类 工业生产、仓储物流为主要功能,需要防止工业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区域 65 55 65 55
4a类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路、城市次干路、城市轨道交通(地面段)、内河航道两侧区域 70 55 70 55
4b类 铁路干线两侧区域 70 60
注:适用范围按照新颁布的《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进行分类。
1.5.2 排放标准
本工程为输气管线工程,运营期在正常运行情况下,无污染物产生。
1.6 环境保护目标与环境敏感点
1.6.1 环境保护目标
本次调查将根据原环评环境保护目标,对工程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调查,分析工程环境保护目标的符合性。原环评中环境保护目标为:
(1)环境空气:工程管线中心线两侧各50m范围内的环境空气,使其满足环境功能区要求。
(2)地表水环境:确保穿越河段水质不受明显影响,保护沿线穿越河流地表水质量,使其满足环境功能区要求。
(3)声环境:工程沿线满足环境功能区要求。
(4)生态环境:控制和减轻管沟开挖、穿越工程及临时施工便道建设对地表植被和土壤的破坏而造成的水土流失,搞好土石方平衡和水土保持,将施工期水土流失降至最低,树木全部实施移栽,充分就近利用绕城高速公路的弃(取)场剩余容量,尽量减少临时占地。落实好分层开挖、分层堆放、分层回填和临时占地的恢复措施。
1.6.2 环境敏感点
通过本次验收现场踏勘可知,管线路径大部分与原环评基本一致,部分路段较原环评线路有所偏移,线路基本沿绕城高速走廊进行敷设。
本工程管道沿线集中居住区基本与环评阶段一致,主要变化为在原环评批复后新建龙湖紫云台、山语城、北碚新城安置房中航小镇、复盛公租房、鱼嘴公租房、南彭公租房、金科廊桥水乡、欧鹏泊雅湾、宝嘉花与山、龙湖U城、师大苑、湖岸家园等小区,以及状元小学、树人小学大学城校区等学校。
本工程管道穿越地表水体与环评阶段基本一致,线路中未新增地表水体穿越点,仅在穿越位置与穿越方式中有部分变化。其中穿越长江鱼嘴段以及黄谦港段施工方式均由原环评中穿江隧道变更为定向钻穿越,穿越一品河由定向钻穿越变更为大开挖穿越。
本工程生态敏感区分布情况较原环评有小部分变化,主要为以下几点:
①根据原环评批复后新规划的《北碚区小三峡森林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12年),增加了北碚区小三峡森林自然保护区作为环境敏感区。
②根据原环评批复后新规划的《玉峰山森林公园总体规划(修编)》(2008年),本工程线路不在森林公园范围内,距离公园最近距离为4.1km,本次评价不再调查工程对玉峰山森林公园影响情况。
④根据《重庆迎龙湖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2012年-2016年)》(2011年),迎龙湖水库规划建设为重庆迎龙湖国家湿地公园,并将迎龙湖水库纳入城市备用饮用水源。本工程竣工线路从公园及水库东侧经过,线路不涉及湿地公园范围。
本工程管道沿线500m内集中居住区分布情况见表1.6-1,地表水体环境敏感点分布情况见表1.6-2,生态敏感区分布情况见表1.6-3。本工程环境敏感点分布总图见附图2,线路所经各区域水系图见附图3,本工程生态环境敏感区(生态红线)分布图见附图4。
本工程沿线环境敏感点变化情况详见第2.3.3节。
表1.6 1本工程管道沿线集中居住区分布情况表
序号 区域 名称 现状规模 与本工程位置关系 是否有新增敏感点
1 北碚区 施家梁镇 1.1万人 狮子村、三胜村部分位于本工程线路两侧500m范围内
2 水土镇 4.5万人 兴仁村部分位于本工程线路两侧500m范围内
3 复兴镇 3.6万人 太山村部分位于本工程线路两侧500m范围内
4 龙凤桥街道 4.0万人 龙凤社区、长滩村部分位于本工程线路两侧500m范围内;与新建龙湖紫云台小区以及状元小学最近距离为约50m 龙湖紫云台、山语城、北碚新城安置房等小区,以及状元小学等为环评批复后新建
5 歇马镇 5.8万人 华伟社区、滩子口村部分位于本工程线路两侧500m范围内
6 渝北区 两路街道 15.1万人 本工程沿绕城高速经过两路街道,与绕城高速偏移距离在100m以内
7 王家街道 2.9万人 王家镇部分位于本工程线路两侧500m范围内
8 石船镇 4.1万人 石壁村部分位于本工程线路两侧500m范围内 石壁村
9 龙兴镇 4.5万人 龙兴镇部分位于本工程线路两侧500m范围内;新建中航小镇小区与本工程最近距离为160m 中航小镇为新建小区
10 江北区 复盛镇 1.5万人 复盛镇部分位于本工程线路两侧500m范围内,与新建复盛公租房最近距离为80m 复盛公租房为新建小区
11 鱼嘴镇 3.1万人 鱼嘴镇部分位于本工程线路两侧500m范围内;新建鱼嘴公租房与本工程最近距离380m 鱼嘴公租房为新建小区
12 南岸区 广阳镇 2.2万人 广阳镇部分位于本工程线路两侧500m范围内,与居民区最近距离为140m
13 迎龙镇 2.1万人 龙顶村部分位于本工程线路两侧500m范围内,与居民区最近距离为330m
14 巴南区 惠民街道 2.8万人 惠民街道、沙岗村、辅仁村部分位于本工程线路两侧500m范围内;与本工程最近距离分别为380m、130m、90m
15 南彭街道 5.4万人 南彭街道、忠兴社区、大石塔村、白合子社区部分位于本工程线路两侧500m范围内;与本工程最近距离分别为70m、160m、30m、110m;新建南彭公租房与本工程最近距离为110m 南彭公租房为新建小区
16 一品街道 2.2万人 一品街道、永益村部分位于本工程线路两侧500m范围内;与居民区最近距离分别为8m、70m
17 鱼洞街道 13. 6万人 百胜村部分位于本工程线路两侧500m范围内,与居民区最近距离为250m
18 江津区 支坪镇 4.4万人 支坪镇部分位于本工程线路两侧500m范围内,与居民区最近距离为120m
19 鼎山街道 10万人 双万村部分位于本工程线路两侧500m范围内,与居民区最近距离为260m
20 双福街道 18万人 津福社区、双福街道、三界社区部分位于本工程线路两侧500m范围内,与居民区最近距离约360m
21 九龙坡区 西彭镇 15万人 黄谦村、长安村、东林村、玉凤村、迎新村位于本工程线路两侧500m范围内,与长安村居民区距离最近,约为80m
22 走马镇 2.5万人 走马镇、银岗村、石桥村、灯塔村、大石村、梓桐村部分位于本工程线路两侧500m范围内,与居民区最近距离约为60m
23 金凤镇 2.4万人 白鹤村、九凤村、海兰村部分位于本工程线路两侧500m范围内,与居民区最近距离约为80m
24 沙坪坝区 曾家镇 3.2万人 虎峰山村、白林村、农安村部分位于本工程线路两侧500m范围内,与居民区最近距离约为110m
25 虎溪街道 5.4万人 虎溪街道部分位于本工程线路两侧500m范围内,与居民区最近距离约为60m 金科廊桥水乡、欧鹏泊雅湾、宝嘉花与山等小区为环评批复后新建小区
26 丰文街道 6.2万人 丰文街道部分位于本工程线路两侧500m范围内,与居民区最近距离约为130m,与新建树人小学大学城校区最近距离约为210m,与重庆医科大学缙云校区最近距离约190m 龙湖U城、师大苑、湖岸家园等小区,以及树人小学大学城校区为环评批复后新建小区
27 青木关镇 3.5万人 石碾桥村、青木湖村、青云街社区部分位于本工程线路两侧500m范围内,与集中居民区最近距离约240m
28 凤凰镇 1.9万人 皂角村、凤凰镇社区、凤凰桥村部分位于本工程线路两侧500m范围内,与集中居民区最近距离约400m
表1.6 2本工程地表水体环境敏感点分布情况
序号 名称 行政区域 水域功能 与本工程关系
1 梁滩河(龙凤溪) 北碚区 V类 以大开挖方式穿越,穿越长度25m,穿越深度8m
2 嘉陵江 北碚区 II类/III类 以定向钻方式穿越,穿越长度890m,穿越深度30m
3 黑水滩河 北碚区 IV类 以大开挖方式穿越,穿越长度22m,穿越深度8m
4 后河 北碚区 III类 以大开挖方式穿越,穿越长度35m,穿越深度12m
5 苟溪桥水库
(朝阳河) 渝北区 III类/V类 本工程施工时水库暂未蓄水,工程以大开挖方式穿越朝阳河,穿越长度120m,穿越深度1.2m,施工完成后,该处于2014年经流域整治,建设为苟溪桥水库,具有饮用水功能
6 长江 鱼嘴段 江北区
南岸区 III类 以定向钻方式穿越,穿越长度1200m,穿越深度20m,江北点穿越点后建设为果园港,本工程施工期间果园港处于平场阶段
黄谦港段 江津区
九龙坡区 III类 以定向钻方式穿越,穿越长度1200m,穿越深度80m
7 长塘河(渔溪河) 南岸区 III类 以大开挖方式2次穿越,穿越长度15m/15m,穿越深度8m
8 迎龙湖水库 南岸区 III类 位于本工程管线西侧,距离线路最近距离约350m
9 花溪河 巴南区 III类 以大开挖方式穿越,穿越长度40m,穿越深度8m
10 一品河(箭滩河) 巴南区 V类 以大开挖方式穿越,穿越长度32m,穿越深度8m
11 安家溪 江津区 / 以大开挖方式穿越,穿越长度25m,穿越深度8m
12 綦江河 江津区 III类 以定向钻方式穿越,穿越长度710m,穿越深度22m
13 大溪河 九龙坡区 IV类 以顶管方式穿越,穿越长度95m,穿越深度14m
14 桂花水库 沙坪坝区 IV类 以顶管方式穿越水库西侧,穿越长度43m,穿越深度12m。本工程施工期间区域位于水库水位线以上。
15 杨家沟水库 沙坪坝区 III类 以顶管方式穿越水库溢洪道,穿越长度6.5m,穿越深度9m
表1.6 3本工程生态敏感区分布情况
序号 名称 行政区域 与本工程关系
1 北碚区小三峡森林
自然保护区 北碚区 穿越核心区约370m,穿越缓冲区约630m,穿越实验区约750m。
2 水土水厂饮用水源
保护区 北碚区 本工程穿越嘉陵江位置位于取水口下游约1500m,穿越深度为30m,不涉及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
3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江津区 本工程穿越长江段属于自然保护区实验区,穿越深度为80m,不涉及自然保护区范围
4 缙云山国家级
自然保护区 沙坪坝区、
北碚区 线路位于保护区东侧,不涉及保护区范围,距实验区最近距离约60m,距缓冲区最近距离约1.0km,距核心区最近距离约1.2km
5 重庆迎龙湖国家
湿地公园 南岸区 本工程位于湿地公园东侧,不涉及公园范围,最近距离约200m,距离水库迎龙湖水库最近距离约350m
6 四山
管制区 中梁山脉 北碚区、
江津区、
渝北区 本工程以大开挖方式穿越中梁山脉3次,穿越位置分别位于北碚区、江津区和渝北区,穿越长度分别为约4.6km、2.7km和1.7km。其中北碚段穿越禁建区约4.1km,穿越重点控制区约0.5km;江津段和渝北段均位于“四山管制区”禁建区
铜锣山脉 渝北区、
巴南区 本工程以大开挖方式穿越铜锣山脉2次,穿越位置分别位于渝北区和巴南区,穿越长度分别为约7.7km和5.1km。渝北段穿越禁建区约7.6km,穿越重点控制区约0.1km;巴南段均位于“四山管制区”禁建区
明月山脉 南岸区、
巴南区 本工程以大开挖方式穿越明月山脉2次,穿越位置分别位于南岸区和巴南区,穿越长度分别为约1.5km和1.0km。南岸段和巴南段均位于“四山管制区”禁建区
2 工程调查
2.1 工程建设过程回顾
2006年7月,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渝发改能函[2006]302号文同意本工程开展前期工作;
2007年9月,重庆市规划局以渝规选[2007]局市政字第1053号文下发了本工程选址选址意见书;
2007年9月,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以渝国土房管预审[2007]51号文同意工程建设用地;
2007年12月,重庆市环境科学研究院编制完成了本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并取得了重庆市环境保护局对本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渝(市)环准[2007]218号);
2010年11月,本工程各区段相继开工建设;
2016年12月,本工程各区段建设完成。
本工程各区段工程开工与竣工时间见下表2.1-1。
表2.1 1各区段长度及开工和竣工时间
区域 开工时间 竣工时间 竣工长度(km) 备注
北碚区 2011年5月 2015年1月 34.33
渝北区 2010年11月 2015年6月 23.46
江北区 2010年11月 2015年6月 14.26
南岸区 2014年9月 2016年12月 17.59
巴南区 2014年4月 2016年10月 38.42
江津区 2013年7月 2016年5月 23.83
九龙坡区 2013年4月 2016年11月 34.73
沙坪坝区 2012年7月 2015年1月 24.37
全线 2010年11月 2016年12月 210.99
2.2 工程概况
2.2.1 验收内容
本工程环评及批复中工程主要内容包括都市区天然气外环管网、区域中心城市输气干线,以及配套辅助工程。其中都市区天然气外环管网包括都市区高压外环输气管道、长寿晏家至都市区外环高压输气管道、外环高压与中环次高压连接线、门站—高压外环管线四部分,以及1座调压计量站、5座城市门站和3座联络线调压站。
本次验收内容为都市区天然气外环管网中的都市区高压外环输气管道及配套截断阀室,以及本工程管道施工期涉及的施工便道等临时工程,原环评中其他工程内容不在本次验收范围内。
环评及批复工程内容及本次验收工程内容见表2.2-1,工程变更情况见下节2.3。
表2.2 1环评及批复工程内容及本次验收工程内容
内容 环评及批复工程内容 是否纳入本次验收
都市区天然气外环管网 长寿晏家至都市区外环高压输气管道 35km 否
都市区高压外环输气管道 188km 是
调压计量站 1座 否
城市门站 5座 否
外环高压至中环次高压联络线调压站 3座 否
外环高压与中环次高压连接线 双福调压站至马家岩中环次高压连接线 21km 否
一品调压站至黄泥堡中环次高压连接线 15km 否
武堂调压站至四公里中环次高压连接线 17km 否
鱼嘴门站至头塘中环次高压连接线 30km 否
门站—高压外环管线 玉峰山门站至高压外环管线 2.5km 否
江津集输站至江津门站管线 11km 否
区域中心城市输气干线 外环高压至永川输气干线 25km 否
外环高压至合川盐井输气干线 32km 否
长寿晏家至涪陵李渡输气干线 35km 否
调压计量站 3座 否
辅助
工程 永久连接道路(12个站场) 1500m/12条 否
施工便道(6座隧道和12处翻山路段) 6500m/36段 是
截断阀 128个 本次验收共10座
2.2.2 主体工程
本工程为都市区高压外环输气管道工程,工程内容为长211.99km高压输气管道,管道规格D711,设计压力4.5Mpa,运行压力4.0Mpa。工程线路经过区域为渝北区、江北区、南岸区、巴南区、江津区、九龙坡区、沙坪坝区和北碚区。工程地理位置见附图1。本工程主要工程量见表2.2-2。本工程截断阀室设置情况见表2.2-3及附图2。
表2.2 2本工程主要工程量
序号 工程 单位 数量 备注
1 线路总长 km 211.99
2 管径 mm 711 壁厚11~12.5mm
3 设计压力 MPa 4.5
4 穿
越
工
程 铁路 次/m 6/381
高速公路、匝道 次/m 40/2950.5
国道 次/m 4/50
省道 次/m 3/86
穿山隧道 次/m 0/0
穿江隧道 次/m 0/0
定向钻穿越河流 次/m 4/4072
穿越其他河流(大开挖) 次/m 8/272
其他穿越工程 次/m 7/275.5
5 翻山地段(中梁山脉、铜锣山脉、明月山脉) 次/km 7/24.3
6 截断阀 个 10
7 施工便道 m 1100
8 占地
面积 永久占地 hm2 0.012
临时占地 hm2 441
9 土石
方工
程 挖方 m3 445158
填方 m3 442828
弃方 m3 2330
表2.2 3本工程截断阀设置情况表
序号 阀室名称 位置 间距(km) 备注
1 歇马门站 北碚区歇马镇人和村 14.02 纳入站场工程,不在本次验收范围内,今后单独验收
8.37
2 新槽房阀室 北碚区龙凤桥街道共和村 纳入本次验收内容
6.06
3 蔡家阀室 北碚区施家梁镇三胜村 纳入本次验收内容
8.29
4 堕井分输站 北碚区复兴镇堕井村 纳入站场工程,不在本次验收范围内,今后单独验收
8.99
5 木耳阀室 渝北区木耳镇杠上村 纳入本次验收内容
9.49
6 空港分输站 渝北区王家街道苟溪桥村 纳入站场工程,不在本次验收范围内,今后单独验收
13.26
7 龙兴阀室 渝北区龙兴镇岚垭村 纳入本次验收内容
9.4
8 鱼嘴门站 江北区鱼嘴镇石梁村 纳入站场工程,不在本次验收范围内,今后单独验收
8.33
9 东港调压站 南岸区广阳镇银湖村 纳入站场工程,不在本次验收范围内,今后单独验收
8.66
10 迎龙调压站 南岸区迎龙镇苟家咀村 纳入站场工程,不在本次验收范围内,今后单独验收
12.76
11 惠民阀室 巴南区惠民镇辅仁村 纳入本次验收内容
10.77
12 南彭调压站 巴南区南彭街道百合村 纳入站场工程,不在本次验收范围内,今后单独验收
8.37
13 一品调压计量站 巴南区一品镇四桥村 纳入站场工程,不在本次验收范围内,今后单独验收
14.98
14 珞璜阀室 江津区珞璜镇合解村 纳入本次验收内容
17.5
15 江津门站 江津区鼎山街道徐家沟 纳入站场工程,不在本次验收范围内,今后单独验收
8.09
16 西彭阀室 九龙坡区西彭镇东林村 纳入本次验收内容
12.39
17 双福阀室 江津区双福新区瓦舍村 纳入本次验收内容
10.31
18 金凤阀室 九龙坡区金凤镇盐河村 纳入本次验收内容
12.68
19 虎溪配气站 沙坪坝区虎溪镇伍家沟村 纳入站场工程,不在本次验收范围内,今后单独验收
9.35
20 凤凰阀室 沙坪坝区凤凰镇皂桷树村 纳入本次验收内容
14.02
2.2.3 工程线路
本工程线路基本沿重庆绕城高速敷设,经过的行政区域为渝北区、江北区、南岸区、巴南区、江津区、九龙坡区、沙坪坝区和北碚区。根据《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 50251-2003)中划分,线路经过区域等级主要为一级地区20.04km,二级地区49.43km、三级地区108.07km、四级地区34.45km。线路走向见附图2,本工程线路主要穿越工程见表2.2-4。
表2.2 4线路主要穿越工程统计
区段 穿越地段 穿越方式 穿越长度(m) 穿越深度(m) 增强措施
九
龙
坡
段 成渝高铁 顶管 115 8 穿越段管壁加厚至12.5mm
绕城高速公路跨线路 顶管 45 10
绕城高速公路金凤段 顶管 90 12
走马立交 顶管 280 14
银岗村高速跨线桥 顶管 120 8
高速公路跨线路 顶管 85 12
高速公路跨线路 顶管 60 10
枫叶大道 顶管 120 20
大溪河 顶管 95 14
西彭高速匝道 顶管 148 12
西铝旧铁路 顶管 38 7
西铝新铁路 顶管 38 8
黄谦大道 顶管 70 8
黄谦港老成渝铁路 顶管 70 29
江
津
段 黄谦港穿越长江 定向钻 1200 80 穿越段管壁加厚至12.5mm
省道S106 顶管 30 5
省道S106 顶管 35 5
支坪互通 顶管 106 10
渝沪互通 顶管 186 10
安家溪 大开挖 25 8
綦江河 定向钻 710 22
江
北
段 鱼嘴过江至广阳 定向钻 1200 20 穿越段管壁加厚至12.5mm
果园港高速公路匝道 大开挖 20 2.5
鱼嘴疏港大道 大开挖 30 1.2
鱼宜高速公路 顶管 30 3.5
鱼嘴高速公路匝道 顶管 150 5.5
复盛公租房复生大道 顶管 50 4.5
复盛渝万铁路 顶管 100 3.5
渝
北
段 龙兴高速公路匝道 顶管 70 5 穿越段管壁加厚至12.5mm
石壁村319国道穿越 顶管 16 1.2
渝邻高速公路王家段 顶管 68 3.5
苟溪桥水库 大开挖 120 1.2
绕城高速空港保税港区段 顶管 80 2.3
保税港区内部公路 大开挖 22 1
绕城空港东收费站 顶管 40 2
蜀都驾校处河沟穿越 大开挖 20 3
空港大道 顶管 60 8
沙
坪
坝
段 凤凰绕城高速 顶管 38.5 6 穿越段管壁加厚至12.5mm
凤凰绕城高速 顶管 50 12
虎溪绕城高速 顶管 35 8
曾家绕城高速 顶管 41 10
凤凰绕城高速 顶管 15 12
虎溪绕城高速 顶管 11 8
319国道 顶管 10 6
杨家沟水库溢洪道 顶管 6.5 9
曾家园区 顶管 11 8
319国道 大开挖 12 4
桂花水库 顶管 43 12
渝遂高速立交 大开挖 70 4
青木关绕城高速 大开挖 45 4
北
碚
段 歇马绕城高速 顶管 46 11 穿越段管壁加厚至12.5mm
碚青路 顶管 30 12
绕城匝道 顶管 10 4
绕城高速 大开挖 40 12
绕城高速匝道 大开挖 10 6
襄渝铁路 顶管 20 8
212国道 顶管 12 6
水土匝道 顶管 12 6
绕城高速水土段 大开挖 48 15
绕城高速水土段 大开挖 48 15
绕城高速水土段 大开挖 35 11
嘉陵江 定向钻 890 30
梁滩河(龙凤溪) 大开挖 25 8
黑冰滩河 大开挖 22 8
后河 大开挖 35 12
巴
南
段 南彭镇界石-南彭省道收费站 顶管 21 8 穿越段管壁加厚至12.5mm
南彭镇绕城高速路 顶管 96 8
南彭镇渝湘高速路 顶管 103 12
南彭镇物流园绕城高速路 顶管 68 12
南彭镇物流园收费站高速路 顶管 22 11
南彭镇物流园收费站高速路 顶管 184 16
南彭镇物流园主干路 顶管 60 18
绕城高速惠民匝道 顶管 80 8
花溪河 大开挖 40 8
一品河 定向钻 72 20
南
岸
段 广阳镇明月村绕城高速 顶管 75 16 穿越段管壁加厚至12.5mm
广阳镇新六村绕城高速 顶管 82 14
广阳镇新六村黄明路 顶管 92 17
广阳镇银湖村东西干道 顶管 65 15
迎龙镇石梯子村沿江高速 顶管 200 15
迎龙镇石梯子村石冷路 大开挖 18 6
长塘河(渔溪河) 大开挖 30 8
2.2.4 气源组分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本工程各上游配气站2017年2月最新气质检测数据,本工程气源组分各成分含量及理化性质如下表2.2-5。
表2.2 5本工程气源组分各成分含量及理化性质
成分 各配气站含量(V%)
旱土 茄子溪 帅家堡 水口 望江 晏家 西铝厂 杨家滩 平均值
渡两线
卧渝线 巴渝线 黄青线 浅气层 旱望线 中石化
页岩气 两佛复线
甲烷 95.3261 97.4289 94.9201 97.978 95.9423 97.1508 97.3149 95.0728 96.2862
乙烷 1.882 0.259 2.104 0.374 0.405 0.243 0.369 1.974 1.011
丙烷 0.277 0.007 0.325 0.039 0.042 0.005 0.011 0.306 0.134
异丁烷 0.041 0.001 0.050 0.003 0.003 0.000 0.001 0.047 0.020
正丁烷 0.0489 0.0017 0.0629 0.0039 0.0041 0.0003 0.0020 0.0601 0.0247
异戊烷 0.0119 0.0009 0.0172 0.0012 0.0014 0.0002 0.0009 0.0167 0.0068
正戊烷 0.0080 0.0009 0.0124 0.0009 0.0009 0.0002 0.0008 0.0125 0.0049
己烷 0.0051 0.0007 0.0082 0.0004 0.0011 0.0002 0.0003 0.0106 0.0035
氧气 0.1 0.2 0.2 0.2 0.4 0.3 0.3 0.2 0.2
氮气 1.6 0.9 1.6 0.9 1.9 1.5 0.8 1.6 1.4
二氧化碳 0.7 1.2 0.7 0.5 1.3 0.8 1.2 0.7 0.9
惰性气体 / / / / / / / / /
硫化氢(mg/m3) 0.8 1.5 0.8 4.6 3.1 1.5 2.3 0.8 1.7
相对密度
(kg/m3) 0.588 0.578 0.590 0.572 0.585 0.577 0.579 0.590 0.583
高位发热量(MJ/m3) 37.9 36.3 37.0 36.6 35.8 36.2 36.3 37.0 36.6
高华白数(MJ/m3) 49.4 47.7 48.2 48.4 46.8 47.6 47.7 48.2 48.0
露点(℃) -36.0 -33.2 -37.5 -30.8 -34.2 -31.7 -36.2 -36.6 -34.9
2.3 工程变更情况
2.3.1 工程性质与规模
本工程为新建高天然气压管线工程,工程性质未发生变化。工程规模与原环评变化情况见表2.3-1。根据《关于印发环评管理中部分行业建设工程重大变动清单的通知》(环办[2015]52号)中油气管道建设工程重大变动清单(试行),本工程工程性质与工程规模不属于重大变动。
表2.3 1本工程主要工程量
序号 工程 单位 环评数量 竣工数量 变化情况 备注
1 线路总长 km 188 211.99 增加23.9km 增加12.7%
2 管径 mm 700 711 基本一致 属于同一
压力规格
3 设计压力 MPa 4.2 4.5 基本一致
4 穿
越
工
程 铁路 次/m 6/180 6/381 长度增加201m
高速公路、匝道 次/m 6/600 40/2950.5 增加34次/ 2350.5m
国道 次/m 3/50 4/50 增加1次,长度不变
省道 次/m 1/30 3/86 增加2次/ 56m
穿山隧道 次/m 3/7100 0/0 由隧道改为大开挖翻山方式敷设
穿江隧道 次/m 3/1800 0/0 由隧道改为定向钻方式敷设
定向钻穿越河流 次/m 2/300 5/4072 增加3次/3772m 长江、嘉陵江变更为定向钻穿越
穿越其他河流 次/m 7/212 7/272 长度增加60m 大开挖穿越
其他穿越工程 次/m 7/300 7/275.5 基本一致
5 翻山地段(中梁山脉、铜锣山脉、明月山脉) 次/km 5/16.4 7/24.3 增加2次/7.9km 取消穿山
隧道
6 截断阀 个 30个 20个 减少10个(本次验收线路截断阀,共10个) 其中10个纳入站场工程建设内容
7 施工便道 m 1200 1100 基本一致 大部分依托绕城高速施工便道
8 占地
面积 永久占地 hm2 0.024 0.012 减少0.012 截断阀室
临时占地 hm2 394 441 增加47 hm2 随线路长度增加
9 土石
方工
程 挖方 万m3 408115 445158 增加37043m3 线路长度增加;部分路段由隧道改为定向钻或开挖敷设
填方 万m3 400702 442828 增加42126m3
弃方 万m3 7313 2330 减少4983m3
2.3.2 管线路由及施工方式
本工程线路在原环评线路的基础上发生了部分摆动,且部分路段施工方式发生了变化,主要变化如下表2.3-2。所有变更内容未导致环境影响显著变化,未造成不利环境影响加重。主要施工方式变化如下:
(1)原环评中穿山隧道改为大开挖施工方式:
原环评中一共设置3处穿山隧道,分别为玉峰山(铜锣山渝北段)、龙王洞山(中梁山渝北段)、中梁山(中梁山北碚段)。考虑到山体隧道建设处理不当会造成当地水系破坏及水土流失的风险,并且通过现场踏勘和分析比较,发现部分山体集突泥、瓦斯、断层、溶洞于一体。同时外环高速公路隧道建设已造成山上水系破坏。而翻山方案虽有一定的施工难度,处理不当也会造成水土顺坡流失,但是可以通过水土保持手段进行防范,因此最终实施方案将玉峰山(铜锣山渝北段)、龙王洞山(中梁山渝北段)、中梁山(中梁山北碚段)穿山隧道改为大开挖翻山方式敷设。
实际建设中,施工单位对坡度较大地段,实施了护坡工程的建设,根据工程段地质情况,分别采取了以下措施:
①根据边坡不同采取相应防护措施,对于高陡石质边坡采取锚杆、钢筋网、喷射砼的结构进行防护;对于土质结构稳定的边坡,采用了喷播草籽、种植草皮进行防护;对土质较差的路堑边坡采用了砌石挡土墙或砌石边坡进行防护。
②对护坡、排水工程进行建设,加强施工带的土地整治和恢复再造。
③施工单位尽量缩窄施工作业带范围,坚持“分层开挖、分层回填”原则,取土前先剥离表土,将表土就近集中堆放,用于管沟表土的恢复和植被再造。
施工单位施工期间未出现随意砍伐树木、狩猎和践踏植被、农作物的现象,并十分重视施工人员的安全防火意识教育,避免人为原因引起火灾事故,造成树木植被的破坏。
本工程施工时按照环评要求落实各项措施,并做好了施工场地的恢复工作,未导致不利环境影响的显著变化。
(2)原环评中穿江隧道改为定向钻施工方式:
长江鱼嘴段、长江黄谦港段、嘉陵江水土段在原环评工程方案中采用穿江隧道穿越。考虑到河底的钻爆隧道施工对前期地质勘察以及现场施工的要求相当高,在爆破施工中若使断层破碎带与其上或附近的水系相沟通,随时都有可能给工程带来淹没、坍塌、涌水甚至泥石流的危险,因此改为以定向钻方式进行穿越。定向钻技术作为一种地下管道非开挖施工手段,可适用于各种管道在道路、建筑物、河流下的敷设,技术比较成熟,同时具有施工人员少、占地省、工期短、效率高、不受季节天气影响、成孔小,经过沉降分析处理可实现较少污染排放,对环境影响小等优点。
因此工程实施时将长江鱼嘴段、长江黄谦港段、嘉陵江水土段穿江隧道段改为定向钻方式敷设,穿越段避开饮用水源保护区,施工产生污水也引至保护区以外排放,不会对饮用水源水质造成影响。废弃泥浆采取在泥浆池内干化,然后覆土掩埋并恢复植被;钻屑集中收集后主要用于平整场地。本工程施工时按照环评要求落实各项措施,并做好了施工场地的恢复工作,未导致不利环境影响的显著变化。
表2.3 2本工程线路及施工方式变更情况统计表
序号 管段 最大摆幅/方向* 区间长度* 变更内容 图示 是否位于环境敏感区 环境影响变化情况
1 北碚龙风桥至施家梁段 900m/S 7380m 线路及施工方式变更:
施工方式由原环评中4km穿山隧道变更为4.6km翻山大开挖 图2.1 涉及北碚区小三峡森林自然保护区,实际线路穿越核心区约370m,缓冲区约630m,实验区约750m 采用大开挖方式穿越,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减小,同时,在对施工场地进行植被恢复后,未导致环境影响显著变化
2 北碚施家梁至水土段 1330m/S 4446m 线路及施工方式变更:
①避让水土水厂饮用水源保护区,由原环评中从取水口上游800m穿越变更为从下游1500m穿越;
②穿越嘉陵江施工方式由原环评中700m过江隧道变更为890m定向钻穿越 图2.1 不涉及 通过线路变更从下游避让水土水厂饮用水源保护区,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更小;采用定向钻穿越,未导致环境影响显著变化
3 北碚水土至渝北两路段 1270m/S
1080m/N 9720m 线路及施工方式变更:
①线路路线摆动,变更为基本沿绕城高速敷设;
②翻越中梁山脉渝北段(龙王洞山)施工方式由原环评中100m穿山隧道和5km大开挖变更为5.6km翻山大开挖 图2.2 不涉及 采用大开挖方式穿越,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减小
4 渝北两路至王家段 870m/N 3530m 线路变更:
路线摆动,变更为基本沿绕城高速敷设 图2.3 不涉及 未导致环境影响显著变化
5 渝北玉峰山段 1680m/NE 6570m 线路及施工方式变更:
翻越铜锣山脉渝北段(玉峰山)施工方式由原环评中4km穿山隧道变更为7.6km翻山大开挖 图2.3 不涉及 未导致环境影响显著变化
6 长江鱼嘴段 1270m/E 7820m 线路及施工方式变更:
①线路由距离绕城高速东侧1km变更为基本沿绕城高速敷设;
②穿越长江施工方式由700m穿江隧道变更为1200m定向钻穿越 图2.4 不涉及 未导致环境影响显著变化
7 南岸迎龙段 1680m/E 12060m 线路变更:
线路由原环评中从迎龙湖水库西侧穿越水库变更为从水库东侧避让水库,线路偏离绕城高速约1.6km 图2.5 不涉及,原环评穿越环评批复后新建的重庆迎龙湖国家湿地公园,线路变更后避让了公园,不再涉及公园范围。 线路避让了水库及湿地公园,对生态环境和地表水环境的影响减小
8 巴南南彭段 1050m/E
1170m/NW 12880m 线路变更:
线路避让忠兴社区、南彭街道、南彭工业园区,基本沿绕城高速走廊敷设 图2.6 不涉及 线路避让了集中居民区,沿绕城高速走廊敷设,对环境的影响减小
9 巴南铜锣山段 1650m/NW
710m/SW 7940m 线路变更:
以大开挖方式翻越铜锣山巴南段,施工方式不变,线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整 图2.7 不涉及 施工方式未发生变化,在对施工场地进行恢复后,未导致环境影响显著变化
10 江津支坪至黄谦港段 1060m/S 6920m 线路变更:
①线路避让花铺村,变更为基本沿绕城高速敷设;
②穿越綦江位置较原环评向上游移动470m 图2.8 不涉及 线路避让集中居民区,对环境影响减小,采用定向钻穿越,未导致环境影响显著变化
11 长江黄谦港段 330m/W 2200m 线路及施工方式变更:
①穿越位置较原环评向上游移动330m;
②施工方式由700m穿江隧道变更为1200m定向钻穿越 图2.8 不涉及,本工程穿越长江断面位于江底以下80m,陆上施工区域位于50年一遇洪水位以上,因此不在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内 采用定向钻穿越,未导致环境影响显著变化
12 九龙坡西彭段 700m/W 5120m 线路变更:
线路避让迎新村、千秋村集中居民区,变更为基本沿绕城高速走廊敷设 图2.9 不涉及 线路避让集中居民区,对环境影响减小
13 沙坪坝青木关至凤凰段 740m/E 8150m 线路变更:
线路避让青木关镇和凤凰镇集中居民区,变更为基本沿绕城高速走廊敷设 图2.10 不涉及 线路避让集中居民区,对环境影响减小
注:①摆动方向以原环评线路位置为参照点;②区间长度为原环评中该段线路长度
图2.1北碚龙风桥-施家梁-水土段管道路由变化情况图
图2.2北碚水土至渝北两路段管道路由变化情况图
图2.3渝北两路至玉峰山段管道路由变化情况图
图2.4长江鱼嘴段管道路由变化情况图
图2.5南岸迎龙段管道路由变化情况图
图2.6巴南南彭段管道路由变化情况图
图2.7巴南铜锣山段管道路由变化情况图
图2.8江津支坪至黄谦港及穿越长江段管道路由变化情况图
图2.9九龙坡西彭段管道路由变化情况图
图2.10沙坪坝青木关至凤凰段管道路由变化情况图
2.3.3 环境敏感点与生态敏感区变更情况
2.3.3.1 沿线环境敏感点变更情况
本工程管道沿线敏感点基本与环评阶段一致,主要变化为在原环评批复后新建龙湖紫云台、山语城、北碚新城安置房中航小镇、复盛公租房、鱼嘴公租房、南彭公租房、金科廊桥水乡、欧鹏泊雅湾、宝嘉花与山、龙湖U城、师大苑、湖岸家园等小区,以及状元小学、树人小学大学城校区等学校。新增环境敏感点与本工程管线最近距离均在50m以上,本工程不会对新增敏感点产生显著的环境影响。
本工程管道沿线环境敏感点分布情况及与原环评对比表见表2.3-3。本工程沿线环境敏感点分布图见附图2。
表2.3 3本工程管道沿线环境敏感点分布情况表
序号 区域 名称 与本工程位置关系 与原环评对比情况 是否有新增敏感点 环境影响变化情况
1 北碚区 施家梁镇 狮子村、三胜村部分位于本工程线路两侧500m范围内 线路位置略有偏移,与狮子村距离增加700m;线路由三胜村北侧变为南侧通过,距离与原环评基本一致 无 线路偏离狮子村,对敏感点环境影响减小
2 水土镇 兴仁村部分位于本工程线路两侧500m范围内 线路优化,向南侧偏移0.5~1.3km,避让水土镇 无 线路避让水土镇,对敏感点环境影响减小
3 复兴镇 太山村部分位于本工程线路两侧500m范围内 线路由太山村南侧变为北侧通过,最近距离减少至100m 无 线路略微靠近太山村,未导致环境影响显著变化
4 龙凤桥街道 龙凤社区、长滩村部分位于本工程线路两侧500m范围内;与新建龙湖紫云台小区以及状元小学最近距离为约50m 线路由穿越长滩村变为避让通过,与长滩村距离最近为110m;龙凤社区线路与原环评基本一致,其中龙湖紫云台、山语城、北碚新城安置房等小区,以及状元小学等为环评批复后新建小学 龙湖紫云台、山语城、北碚新城安置房等小区,以及状元小学等为环评批复后新建 ①线路避让长滩村,对敏感点环境影响减小;②线路未导致对新建小区和学校的环境影响显著变化
5 歇马镇 华伟社区、滩子口村部分位于本工程线路两侧500m范围内 与原环评线路基本一致 无 未导致环境影响显著变化
6 渝北区 两路街道 本工程沿绕城高速经过两路街道,与绕城高速偏移距离在100m以内 与原环评线路基本一致 无 未导致环境影响显著变化
7 王家街道 王家镇部分位于本工程线路两侧500m范围内 线路位置略有偏移,较原环评与绕城高速距离更近,与王家镇距离由800m减少为150m 无 线路靠近王家镇,环境风险增加,但未导致环境影响显著变化
8 石船镇 石壁村部分位于本工程线路两侧500m范围内 原环评中该段为穿越玉峰山隧道,最终线路调整为翻山开挖穿越,与石壁村居民最近距离为30m 石壁村 线路新增石壁村为敏感点,环境风险增加,但未导致环境影响显著变化
9 龙兴镇 龙兴镇部分位于本工程线路两侧500m范围内;新建中航小镇小区与本工程最近距离为160m 与原环评线路基本一致,其中中航小镇为新建小区 中航小镇为新建小区 未导致环境影响显著变化
10 江北区 复盛镇 复盛镇部分位于本工程线路两侧500m范围内,与新建复盛公租房最近距离为80m 与原环评线路基本一致,其中复盛公租房为新建小区 复盛公租房为新建小区 未导致环境影响显著变化
11 鱼嘴镇 鱼嘴镇部分位于本工程线路两侧500m范围内;新建鱼嘴公租房与本工程最近距离380m 与原环评线路基本一致,其中鱼嘴公租房为新建小区 鱼嘴公租房为新建小区 未导致环境影响显著变化
12 南岸区 广阳镇 广阳镇部分位于本工程线路两侧500m范围内,与居民区最近距离为140m 线路较原环评向东侧偏移,最终线路基本沿绕城高速敷设,与广阳镇距离减小至140m 无 线路靠近广阳镇,环境风险增加,但未导致环境影响显著变化
13 迎龙镇 龙顶村部分位于本工程线路两侧500m范围内,与居民区最近距离为330m 线路较原环评向更东侧偏移,最终线路与龙顶村距离减小至330m 无 线路靠近龙顶村,环境风险增加,但未导致环境影响显著变化
14 巴南区 惠民街道 惠民街道、沙岗村、辅仁村部分位于本工程线路两侧500m范围内;与本工程最近距离分别为380m、130m、90m 该段线路较原环评向东侧偏移约1km,避让惠民街道集中居住区,最终线路基本沿绕城高速敷设 无 线路避让惠民街道,对敏感点环境影响减小
15 南彭街道 南彭街道、忠兴社区、大石塔村、白合子社区部分位于本工程线路两侧500m范围内;与本工程最近距离分别为70m、160m、30m、110m;新建南彭公租房与本工程最近距离为110m ①优化线路避让忠兴社区,位置较原环评向东侧偏移约1km;②线路经过大石塔村段,较原环评更靠近绕城高速敷设,与大石塔村的距离减小;③线路经过南彭街道和白合子社区段由原环评中偏离绕城高速100~600m变更为完全沿高速敷设,避让了南彭街道和白合子社区 南彭公租房为新建小区 ①线路避让忠兴社区、南彭街道和白合子社区,对敏感点环境影响减小;②线路靠近石塔村,环境风险增加,但未导致环境影响显著变化
16 一品街道 一品街道、永益村部分位于本工程线路两侧500m范围内;与居民区最近距离分别为450m、70m 该段线路较原环评向南侧偏移约80~600m,变更为基本沿高速敷设,与一品街道和永益村的距离减小 无 线路靠近一品街道和永益村,环境风险增加,但未导致环境影响显著变化
17 鱼洞街道 百胜村部分位于本工程线路两侧500m范围内,与居民区最近距离为250m 该段线路翻山开挖敷设,避让原环评中经过的桥口坝村,而与百胜村的距离较原环评减少 无 ①避让桥口坝村,对敏感点环境影响减小;②线路靠近百胜村,环境风险增加,但未导致环境影响显著变化
18 江津区 支坪镇 支坪镇部分位于本工程线路两侧500m范围内,与居民区最近距离为120m 原环评中管线穿越花铺村,竣工线路避让集中居民区,沿绕城高速敷设,与花铺村最近距离增加至580m,与支坪镇最近距离减小 无 ①避让花铺村,对敏感点环境影响减小;②线路靠近支坪镇,环境风险增加,但未导致环境影响显著变化
19 鼎山街道 双万村部分位于本工程线路两侧500m范围内,与居民区最近距离为260m 与原环评线路基本一致 无 未导致环境影响显著变化
20 双福街道 津福社区、双福街道、三界社区部分位于本工程线路两侧500m范围内,与居民区最近距离约360m 沿绕城高速走廊敷设,与原环评线路基本一致 无 未导致环境影响显著变化
21 九龙坡区 西彭镇 黄谦村、长安村、东林村、玉凤村、迎新村位于本工程线路两侧500m范围内,与长安村居民区距离最近,约为80m ①黄谦村、长安村、东林村管段与原环评线路基本一致;
②线路为避让原环评中穿越的元明村和盈新村,较原环评线路向西侧偏移,与玉凤村最近距离减小至370m,与元明村距离增加至约900m,与迎新村的最近距离增加至约350m 无 ①线路避让元明村和盈新村,对敏感点环境影响减小;②线路靠近玉凤村,环境风险增加,但未导致环境影响显著变化
22 走马镇 走马镇、银岗村、石桥村、灯塔村、大石村、梓桐村部分位于本工程线路两侧500m范围内,与居民区最近距离约为60m 与原环评线路基本一致 无 未导致环境影响显著变化
23 金凤镇 白鹤村、九凤村、海兰村部分位于本工程线路两侧500m范围内,与居民区最近距离约为80m 与原环评线路基本一致 无 未导致环境影响显著变化
24 沙坪坝区 曾家镇 虎峰山村、白林村、农安村部分位于本工程线路两侧500m范围内,与居民区最近距离约为110m 与原环评线路基本一致 无 未导致环境影响显著变化
25 虎溪街道 虎溪街道部分位于本工程线路两侧500m范围内,与居民区最近距离约为60m 线路与原环评基本一致,其中金科廊桥水乡、欧鹏泊雅湾、宝嘉花与山等小区为环评批复后新建小区 金科廊桥水乡、欧鹏泊雅湾、宝嘉花与山等小区为环评批复后新建小区 未导致环境影响显著变化
26 丰文街道 丰文街道部分位于本工程线路两侧500m范围内,与居民区最近距离约为130m,与新建树人小学大学城校区最近距离约为210m,与重庆医科大学缙云校区最近距离约190m 线路与原环评基本一致,其中龙湖U城、师大苑、湖岸家园等小区,以及树人小学大学城校区为环评批复后新建小区 龙湖U城、师大苑、湖岸家园等小区,以及树人小学大学城校区为环评批复后新建小区 未导致环境影响显著变化
27 青木关镇 石碾桥村、青木湖村、青云街社区部分位于本工程线路两侧500m范围内,与集中居民区最近距离约240m 原环评线路穿越青木关镇集中居民区,实际线路进行了优化,改为基本沿绕城高速走廊敷设,避让了青木关镇集中居民区 无 线路避让青木关镇,对敏感点环境影响减小
28 凤凰镇 皂角村、凤凰镇社区、凤凰桥村部分位于本工程线路两侧500m范围内,与集中居民区最近距离约400m 原环评线路穿越凤凰镇集中居民区,实际线路进行优化,改为基本沿绕城高速走廊敷设,避让了凤凰镇集中居民区 无 线路避让凤凰镇,对敏感点环境影响减小
2.3.3.2 沿线穿越地表水体变更情况
本工程管道穿越地表水体与环评阶段基本一致,线路中未新增地表水体穿越点,仅在穿越位置与穿越方式中有以下部分变化:
①穿越长江鱼嘴段以及江津段施工方式均由原环评中穿江隧道变更为定向钻穿越。
河底钻爆隧道施工在爆破过程中若使断层破碎带与其上或附近的水系相沟通,随时都有可能给工程带来淹没、坍塌、涌水甚至泥石流的危险。而定向钻技术作为一种地下管道非开挖施工手段,具有施工人员少、占地省、工期短、效率高、不受季节天气影响、成孔小(约为1m直径),经过沉降分析处理可实现较少污染排放,对自然环境影响小等优点。因此,工程施工方式变化对导致环境影响显著变化。
②穿越一品河由原环评中的定向钻改为大开挖方式穿越。主要原因为穿越一品河段河宽仅为30m左右,距离较短。同时,河岸两侧施工场地较小,无法进行排管的场地布置。因此采用定向钻施工难度较大。工程最终采用大开挖方式进行敷设,在施工时对河流设置围堰,施工结束后对场地进行了恢复。因此,工程施工方式变化未导致环境影响显著变化。
本工程沿线穿越地表水体变更情况见表2.3-4。
表2.3 4本工程地表水体环境敏感点分布情况
序号 名称 与本工程关系 与原环评对比情况 环境影响变化情况
1 梁滩河
(龙凤溪) 以大开挖方式穿越,穿越长度25m,穿越深度8m 穿越长度、深度、方式与原环评基本一致,穿越位置变为原环评穿越点上游约750m 未导致环境影响显著变化
2 嘉陵江 以定向钻方式穿越,穿越长度890m,穿越深度30m 穿越长度较原环评增加了490m,穿越方式由过江隧道变为定向钻,穿越位置变更为原环评穿越点下游2300m 未导致环境影响显著变化
3 黑水滩河 以大开挖方式穿越,穿越长度22m,穿越深度8m 穿越长度、深度、方式与原环评基本一致,穿越位置变为原环评穿越点上游约170m 未导致环境影响显著变化
4 后河 以大开挖方式穿越,穿越长度35m,穿越深度12m 穿越长度、深度、方式与原环评基本一致,穿越位置变为原环评穿越点上游约2.0km 未导致环境影响显著变化
5 苟溪桥水库
(朝阳河) 本工程施工时水库暂未蓄水,工程以大开挖方式穿越朝阳河,穿越长度120m,穿越深度1.2m,施工完成后,该处于2014年经流域整治,建设为苟溪桥水库,具有饮用水功能 穿越长度、深度、方式与原环评基本一致,穿越位置变为原环评穿越点上游约270m 未导致环境影响显著变化
6 长江 鱼
嘴
段 以定向钻方式穿越,穿越长度1200m,穿越深度20m,江北点穿越点后建设为果园港,本工程施工期间果园港处于平场阶段 穿越长度较原环评增加了500m,穿越方式由过江隧道变为定向钻,穿越位置变更为原环评穿越点下游约900m 未导致环境影响显著变化
黄
谦
港
段 以定向钻方式穿越,穿越长度1200m,穿越深度80m 穿越长度较原环评增加了500m,穿越方式由过江隧道变为定向钻,穿越位置变更为原环评穿越点上游约330m 未导致环境影响显著变化
7 长塘河
(渔溪河) 以大开挖方式2次穿越,穿越长度15m/15m,穿越深度8m 穿越方式与环评一致,穿越点由1次增加为2次,穿越长度增加约15m,穿越位置分别位于原环评穿越点上游约780m和2.0km 未导致环境影响显著变化
8 迎龙湖水库 位于本工程管线西侧,距离线路最近距离约350m 线路由水库西侧穿越调整为水库东侧避让水库范围,不涉及水库蓄水区域 未导致环境影响显著变化
9 花溪河 以大开挖方式穿越,穿越长度40m,穿越深度8m 穿越长度、深度、方式与原环评基本一致,穿越位置变为原环评穿越点下游约400m 未导致环境影响显著变化
10 一品河
(箭滩河) 以大开挖方式穿越,穿越长度32m,穿越深度8m 穿越长度增加约20m,穿越深度与原环评基本一致,穿越方式由定向钻变为大开挖穿越,穿越位置变为原环评穿越点下游约2.5km 未导致环境影响显著变化
11 安家溪 以大开挖方式穿越,穿越长度25m,穿越深度8m 穿越长度、深度、方式与原环评基本一致,穿越位置变为原环评穿越点上游约940m 未导致环境影响显著变化
12 綦江河 以定向钻方式穿越,穿越长度710m,穿越深度22m 穿越长度增加约490m,穿越深度、方式与原环评基本一致,穿越位置变为原环评穿越点上游约470m 未导致环境影响显著变化
13 大溪河 以顶管方式穿越,穿越长度95m,穿越深度14m 穿越长度较原环评增加了约50m,穿越方式由大开挖方式变为顶管穿越,穿越位置变更为原环评穿越点上游约3.3km,与绕城高速线路基本一致 未导致环境影响显著变化
14 桂花水库 以顶管方式穿越水库西侧,穿越长度43m,穿越深度12m。本工程施工期间区域位于水库水位线以上 原环评线路与水库之间由绕城高速相隔,竣工线路距离水库更近,与水库均在绕城高速同侧。本工程管线施工完成后,水库蓄水面积增加,水位超过本工程管线最低高度,管线水下段长度约为15m。 未导致环境影响显著变化
15 杨家沟水库 以顶管方式穿越水库溢洪道,穿越长度6.5m,穿越深度9m 与原环评基本一致 未导致环境影响显著变化
2.3.3.3 生态敏感区变更情况
根据现场调查及资料收集,本工程生态敏感区主要情况见表2.3-5。工程施工线路与施工方式在部分敏感区发生了变化,但通过对施工场地的及时恢复,工程未导致不利环境影响的显著变化。生态敏感区变化主要为以下内容:
(1)本工程线路穿越的中梁山脉施家梁段附近区域在环评阶段(2007年)之前确立为北碚区小三峡森林自然保护区(2000年),但保护区规划范围在本工程竣工后方才通过《北碚区小三峡森林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12年)确立。因此,本次调查较原环评增加了北碚区小三峡森林自然保护区。本工程原环评中穿越中梁山脉施家梁段采用穿山隧道方式进行敷设,实际工程变更为通过大开挖方式穿越山脉。根据竣工线路现场调查,并采用arcgis10.2进行遥感监测可知,本工程穿越保护区所在的中梁山脉时对穿越线路进行了优化,尽量减少穿越核心区和缓冲区的长度。其中穿越核心区约370m,较环评阶段减少了约20m,穿越缓冲区约630m,较环评阶段减少了约180m,穿越实验区约750m,较环评阶段增加了约460m。穿越北碚区小三峡森林自然保护区线路及与原环评线路对比情况见图5.1.1及附图4。
(2)根据原环评,本工程渝北段穿越铜锣山脉段将穿越玉峰山市级森林公园,穿越方式为从山脚下采用穿山隧道进行穿越,隧道顶部山体厚度在50-300m之间。而本工程实际线路在穿越铜锣山脉时采用的穿越方式为翻山大开挖穿越,线路位置较原环评偏移距离在0m~1600m之间,穿越长度增加了2.1km。同时,根据《玉峰山森林公园总体规划(修编)》(2008年)中森林公园最新规划范围,本工程线路不在森林公园范围内,实际线路从森林公园北侧4.5~7.5km距离穿越铜锣山脉,距离公园最近距离为4.1km。本工程与玉峰山市级森林公园位置关系图见附图4。
(3)根据原环评,在环评阶段本工程线路从水土水厂取水口上游约800m穿越嘉陵江,穿越方式为过江隧道,施工用地位于饮用水源保护区外,管道线路深度在江底下方约30m。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主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方案的通知》(渝办[2011]92号),水土水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为:一级保护区为水厂取水口上游1000m至下游100m以中泓线为界的同侧水域;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为水厂取水口上游1000m~1500m至下游100m~200m以中泓线为界的同侧水域:保护区陆域为50年一遇洪水位(193.53m)以下陆域。
本工程穿越嘉陵江入土点与出土点高程均在181m(20%洪水位)以上,同时,江段管线均位于河底以下,距离河底最近距离为30m,因此本工程线路不涉及饮用水源保护区。根据竣工线路现场调查,并采用arcgis10.2进行遥感监测可知,本工程施工方案对线路及施工方式进行了优化。实际线路变更为从水土水厂取水口下游约1500m穿越嘉陵江,穿越方式变更为定向钻穿越,从而进一步减小了对水土水厂取水口以及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影响。本工程穿越嘉陵江现状及与原环评线路对比情况见图5.1-18,工程穿越嘉陵江纵断面图见附图6。
(4)根据竣工线路现场调查,并采用arcgis10.2进行遥感监测可知,本工程线路采用定向钻形式穿越长江黄谦港段,穿越管道所在长江江段为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该自然保护区于2005年4月批准建立。因此,本次调查增加了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生态敏感区。
本工程穿越长江黄谦港段长度为1200m,较环评阶段穿越长度增加约500m;穿越位置较环评阶段线路有较小调整,实际穿越线路位于环评阶段线路上游约330m。同时穿越方式由原环评中的700m穿江隧道变更为1200m定向钻穿越。
本工程穿越深度为江底下方约80m,陆上入土点、出土点及施工场地均在100年一遇洪水位以上,工程无涉水施工,因此本工程不在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内。本工程穿越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在江段平面图见图5.1.5,与原环评线路对比情况见图5.1.6。工程穿越长江黄谦港段纵断面图见附图5。
(5)迎龙湖水库为本工程原环评中环境敏感点之一,根据原环评调查,水库当时不具备饮用水源条件,暂未纳入城市饮用水源。同时环评阶段线路从水库西侧穿越水库范围。为保护迎龙湖湿地以及保护水库水质,2012年至今,根据《重庆迎龙湖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2012年-2016年)》(2011年),迎龙湖水库规划建设为重庆迎龙湖国家湿地公园,并将迎龙湖水库纳入城市备用饮用水源。工程分为四期开展建设,一期已于2015年9月建成开园,目前二期工程正在建设过程中,预计2017年底建设完成。根据竣工线路现场调查,并采用arcgis10.2进行遥感监测可知,本工程竣工线路从公园及水库东侧经过,线路不涉及湿地公园范围,距离公园最近距离约200m,距离水库最近距离约350m。本工程在公园附近管段均采用大开挖方式敷设,施工完成时公园一期工程正在建设。本工程与重庆迎龙湖国家湿地公园位置关系及与原环评线路对比情况见图5.1.9。
表2.3 5本工程生态敏感区分布情况
序号 名称 与本工程关系 与原环评对比情况 环境影响变化情况
1 北碚区小三峡森林
自然保护区 穿越核心区约370m,穿越缓冲区约630m,穿越实验区约750m。 ①线路变化:穿越核心区较环评阶段减少了约20m,穿越缓冲区较环评阶段减少了约180m,穿越实验区较环评阶段增加了约460m。
②施工方式变化:由原环评中的穿山隧道变为大开挖施工。 线路减少了穿越核心区和敏感区的长度,环境影响减小;施工方式发生变化,但做好了施工场地的恢复工作,未导致不利环境影响的显著变化
2 水土水厂饮用水源
保护区 本工程穿越嘉陵江位置位于取水口下游约1500m,穿越深度为30m,不涉及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 ①线路变化:原环评线路位于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下方,位于取水口上游约800m,实际线路进行了优化,变更为从水土水厂取水口下游约1500m穿越嘉陵江;
②施工方式变化:由原环评中穿江隧道变为定向钻穿越 线路改为从取水口下游穿越,进一步减小了对取水口的影响;施工时按照环评要求落实各项措施,并做好了施工场地的恢复工作,未导致不利环境影响的显著变化
3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本工程穿越长江段属于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入、出土点位于100年一遇洪水位之上,穿越深度为80m,不涉及自然保护区范围 ①该自然保护区本次验收调查新增敏感区;
②线路变化:线路较环评阶段穿越长度增加约500m;穿越线路位于环评阶段线路上游约330m;
③施工方式变化:由原环评中的穿江隧道变更为定向钻穿越。 线路不涉及自然保护区范围,施工时按照环评要求落实各项措施,并做好了施工场地的恢复工作,未导致不利环境影响的显著变化
4 缙云山国家级
自然保护区 线路位于保护区东侧,不涉及保护区范围,距实验区最近距离约60m,距缓冲区最近距离约1.0km,距核心区最近距离约1.2km 线路变化:竣工线路较原环评稍微有所调整,部分管段距离保护区范围缩短了约50~200m,但线路均不涉及保护区范围 线路不涉及保护区范围,靠近保护区,环境风险增加,但未导致不利环境影响的显著变化
5 重庆迎龙湖国家
湿地公园 本工程位于湿地公园东侧,不涉及公园范围,最近距离约200m,距离水库迎龙湖水库最近距离约350m ①新增敏感区:在环评阶段,迎龙湖水库未作为饮用水源,但2012年至今,该区域开始建设重庆迎龙湖国家湿地公园,并将水库纳入城市备用饮用水源。
②线路变化:由原环评中从水库西侧穿越水库变更为从东侧避让水库,线路长度较环评阶段约增加了100m。 线路避让水库及湿地公园,对环境的影响减小
6 四山
管制区 中梁山脉 本工程以大开挖方式穿越中梁山脉3次,穿越位置分别位于北碚区、江津区和渝北区,穿越长度分别为约4.6km、2.7km和1.7km。其中北碚段穿越禁建区约4.1km,穿越重点控制区约0.5km;江津段和渝北段均位于“四山管制区”禁建区 ①江津段线路穿越方式与原环评一致;
②施工方式变化:北碚段由4km隧道穿越变为4.6km大开挖翻山方式穿越;渝北段100m隧道变为大开挖翻山方式穿越;
③线路变化:线路位置与长度有所调整,北碚段偏移距离在0m~800m之间,穿越长度增加了0.6km;江津段偏移距离在20m~170m之间,穿越长度增加了0.5km;渝北段偏移距离在0m~800m之间,穿越长度减少了1.3km。 部分线路及施工方式发生变化,但施工时严格按照环评要求落实各项措施,并做好了施工场地的恢复工作,未导致不利环境影响的显著变化
铜锣山脉 本工程以大开挖方式穿越铜锣山脉2次,穿越位置分别位于渝北区和巴南区,穿越长度分别为约7.7km和5.1km。渝北段穿越禁建区约7.6km,穿越重点控制区约0.1km;巴南段均位于“四山管制区”禁建区 ①巴南段线路穿越方式与原环评一致;
②施工方式变化:渝北段(玉峰山段)由隧道穿越变为大开挖翻山方式穿越;
③线路变化:线路位置与长度有所调整,渝北段偏移距离在0m~1680m之间,穿越长度增加了2.1km;巴南段偏移距离在0m~1500m之间,穿越长度增加了0.2km。
明月山脉 本工程以大开挖方式穿越明月山脉2次,穿越位置分别位于南岸区和巴南区,穿越长度分别为约1.5km和1.0km。南岸段和巴南段均位于“四山管制区”禁建区 ①原环评中南岸段不涉及明月山脉,实际线路有所调整,向东侧偏移约1.2km;
②线路变化:巴南段穿越方式与原环评一致,穿越线路位置向东侧偏移距离约600m,穿越长度增加了0.8km
2.3.4 输送介质
本工程输送介质为天然气,上游气源主要来自渡两线、卧渝线、巴渝线、黄青线、浅气层、旱望线、中石化页岩气、两佛复线。根据本工程上游各个配气站最新气质检测数据,本工程所输送的天然气物质组成成分及理化性质与原环评基本一致,仅组分含量有略微变化,各成分及理化性质含量对比见下表2.3-6。
表2.3 6天然气主要成分变化情况
成分 单位 竣工含量(平均值) 原环评含量 变化情况
甲烷 V% 96.286 95.620-96.162 +0.13%
乙烷 V% 1.011 0.058-0.081 +0.93%
丙烷 V% 0.134 0.010-0.045 +0.89%
二氧化碳 V% 0.9 2.430-2.927 -1.53%
硫化氢 mg/m3 0.8~4.6 <20 与原环评一致
相对密度 kg/m3 0.572~0.591 0.7174 -0.1454
2.3.5 环境保护措施
本工程在施工期严格按照环评及批复中各项污染治理措施以及生态保护措施进行落实,并在施工结束后较好得对施工场地进行了恢复。本工程主要环境保护措施变化为以下几点:
①未按照环评批复落实“管线两侧100m范围内不得新建居民区等环境敏感点,并与当地政府部门做好协调工作”的措施:
工程建设过程中以及完工后,部分新建居民区等环境敏感点未按照环评批复要求建设在管线两侧100m范围外。其中环评批复后新建龙湖紫云台小区、状元小学与管线最近距离为约50m,新建复盛公租房最近距离为80m,新建金科廊桥水乡、欧鹏泊雅湾、宝嘉花与山等小区最近距离为60m。工程实际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要求落实。同时,在建设过程中,建设单位通过优化路由、重点地段加厚管壁和增加保护套管、提高焊接技术等手段,并对管道安全风险较大的区段和场所进行重点监测、巡护、维修,尽量减小管道泄露风险事故的发生。因此,实际措施的变化不会导致不利环境影响的显著变化。详见10.3.3小节。
②未按照环评及批复中提出的“对工程管线每3-5km设置1个截断阀”进行落实:
本工程根据全线阀室及站场以及地形等原因综合考虑,最终全线管段共设置截断阀室10个。同时在管道之间的站场(共10处站场)中各设置1个截断阀。因此整个工程完成后,本工程一共设置20处截断阀。工程截断阀设置情况见表2.2-3。
根据《天然气长输管道阀室间距设置方法》(2014年全国天然气学术年会)中介绍,截断阀室的设置并非越多越好,阀室是管道的薄弱点,阀室过多反而造成泄漏风险的可能越大,综合我国实际情况,同时考虑长输管线的经济性和实用性,通常阀室之间的间距在8~32km范围内最佳,人口较多地区可缩短阀室间的距离。因此本次调查认为,工程阀室的实际设置情况,符合相关天然气管道设计规范要求,同时能够满足环保要求。
工程环保措施与环评及批复对比情况详见第4章。
3 环境影响报告书回顾
3.1 环境影响评价主要结论摘录
3.1.1 生态环境质量现状
工程施工带主要沿道路一侧布置,大多为交通用地红线范围,已建道路主要分布有行道树和草丛,在建绕城高速为毛胚路基;沿线和站场范围主要为农业生态系统,受人类活动影响,植被以人工种植的农作物为主,间有少量零星树木和经济林,农业以种、养殖为主,沿线总体森林覆盖率低于15%。
本嘉陵江水土过江隧道将从北碚区水土自来水厂取水点上游800m、河床底端以下15-20m、50年一遇洪水位以外穿越(在保护区外提前开挖斜井或竖井),施工区避开了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且将施工废水处理达一级标准后引至一级保护区以外排放。
迎龙湖水库由于目前水质差,不具饮用水源条件,尚未划定保护区。本管道将在迎龙湖水库大坝下游200m外渔溪河采用大开挖方式进行穿越,不涉及饮用水源保护区。
本工程管线采用隧道方式从山下穿越玉峰山,门站选址于城镇规划用地范围内,因而,避免了工程建设对玉峰山森林公园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3.1.2 主要环境影响
生态环境:管沟开挖临时性改变工程区部分土地利用性质,站场及其永久道路将长期改变所占土地利用性质;工程建设将导致乔木生物影响量2485.9t(永久损失约8.6t),灌木生物减少量725.4t(永久损失2.5t),水田农作物减少量1038.7t(永久损失19.2t),旱地农作物量减少539.1t(永久损失19.4t);管道开挖引起土壤结构、土壤紧实度、土壤养分变化,影响所沿公路绿化带、路面和交通通行,防腐材料和施工废弃物也会对土壤理化性质产生影响;管道中心线两侧5m范围内严禁种植深根系植物,造成少量林业损失;考虑到工程永久占地已纳入国务院批准的2007版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中,因而,工程占用的基本农田将转化为非农业用地,同时,工程选址和用地得到了重庆市规划局(渝规选[2007]局市政字第1053号文)、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渝国土房管预审[2007]51号)的批准,建设单位将按《土地管理法》的规定,保证建设工程占用耕地的占补平衡,严格履行缴纳耕地开垦费,不会对基本农田保护产生影响;弃渣将依托绕城高速公路已有的11个渣场和取土场,选址合理,不会对环境和沿线景观产生影响;施工期间,二级及以上等级公路、铁路穿越采用定向钻方式对交通无不利影响,二级以下公路采用大开挖方式若管理不善可能影响局部交通;管道施工临时占地还可能影响局部交通和居民出行,下雨时可能造成道路泥泞和水土流失;隧道建设只要严格施工工序,就不会对顶端生态和地下水造成明显影响,环境可以承受;工程采取隧道穿越方式,避免了对玉峰山森林公园的植被、嘉陵江水土镇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影响;工程采取定向钻穿越方式,避免了对长寿区龙溪河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影响;本工程涉及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不会受到影响,干扰之后可以较好地得以恢复,不存在明显的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系统仍将处于良好状态。
环境空气:管道施工对大气环境影响小、历时短。运营期正常情况下对大气环境无不利影响,相反由于区域能源结构的改善,有利于环境空气质量的持续改进。
地表水:试压水主要污染物含泥沙,沉淀后尽可能回用于下一管段的清管补水,不能利用时则选择合理地点(如利用施工时的沉淀池、自然溪沟、租赁农作物收割后的闲置田地)或IV、V类水域排放,对环境影响小;对处于嘉陵江水土饮用水源保护区附近的施工段,通过沟渠将废水收集沉淀后全部引至保护区下游排放,不会对水环境产生明显影响;对于一般小型河流、冲沟,由于施工时多为干沟或水流量极小,河流断面一般宽10-15m,通过围堰按两侧分阶段施工,就可避免水中施工,不会对水体造成直接影响;3座过江隧道施工均处于河床底端15-20m,采取“远距监测、长距钻探,中距注浆,近距加固”的综合治水方针,就可有效减免渗水问题,使其对地表水的影响降至最低。
地下水:隧道顶端山体厚度在30-300m之间,顶部为旱地和植被,无地表水体和地下饮用水源分布,只要施工过程中实行超前探水、注浆堵水,隧道修建就不会导致地下水疏干,对洞顶生态环境影响小。隧道施工完后,隧道内也不会积水和浸水,不会影响地下水系统的平衡。
噪声:管道施工主要沿已有和在建公路建设,人口少,对噪声环境影响轻微。
固体废物:隧道弃渣量全部就近依托在建绕城高速11个已有渣场剩余库容解决并进行生态恢复,定向钻废弃泥浆在泥浆池内干化后覆土掩埋并恢复植被,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就近送当地垃圾处理场统一处置,不会对环境和景观产生明显不利影响。
3.1.3 主要环保措施
①施工期
生态环境和水土保持:优化线路方案;严格控制施工作业带宽度,减少地表、植被、农作物的破坏面积,严禁随意砍伐树木、狩猎和践踏植被、农作物;实施分层开挖、分层回填、分段施工、分段恢复,文明施工;对沿已有和在建道路的施工,必须搞好管理协调,设置警示牌,合理布局施工机械和材料堆场(利用较宽地段,严禁占用弯道),防止交通阻塞;按规范回填土石方或运至设置的11个渣场,并采取挡护压实措施;加强施工人员环保和安全意识教育,严禁随意捕鱼和捕获野生动物;隧道爆破时严格控制用药量,对完整岩质岩层采用光面爆破,对破碎岩层采用预裂爆破作业,采取超前探水、注浆堵水措施;穿山隧道洞口避免大挖大刷,防治边坡失稳,采用按长明洞回填的方法恢复洞口原始地貌,减少边仰坡开挖量,同时边仰坡开挖采取喷、锚、网临时支护和路堑墙、护坡等防护措施,对具备绿化条件的边仰坡一律植树、植草皮绿化,恢复洞口周围植被及自然景观;定向钻废弃泥浆在泥浆池内干化后覆土掩埋并恢复植被,穿越公路、铁路方案报其管理部门认可;避开嘉陵江水土、龙溪河长寿穿越段饮用水源保护区,将施工区污水引至保护区外排放;公路隧道翻山段根据其地质分别采取不同的边坡防护措施:高陡石质边坡采取锚杆、钢筋网、喷射砼的结构进行防护,土质结构稳定边坡采用喷播草籽、种植草皮进行防护,土质较差路堑边坡采用砌石挡土墙或砌石边坡进行防护;对导致的农业损失、土壤结构破坏进行经济补偿;采用大开挖穿越公路时必须合理组织交通,穿越河流、涵洞、冲沟时选择枯水季节施工,对有水河段设置围堰;对原有矼护砌河道采取相同方法进行恢复,对土体不稳定河道采取浆砌石护岸措施;对通过泄洪口管道采取矼护底护岸砌措施,护堤迎水侧管堤采取浆砌石保护;石材尽量利用所挖石方,不足时向有开采资质的单位购买,严禁自行开采;搞好树木移栽,管道中心线两侧5m范围内严禁种植深根植物;新修道路尽量沿路线纵向平衡土石方,减少对路线两侧地表植被的破坏;对于整修公路和施工便道,尽量利用已有道路,严禁随意开设便道;施工中若发现地下文物应立即停止施工,妥善保护好现场和文物,向文物保护单位报告,待文物保护单位同意后才可恢复施工。
废气:强化施工管理;采用先进施工机械,尾气达标;洒水抑尘;主城区严禁设置混凝土搅拌站,使用商品砼;养护等所用水泥堆放在库房,及时清扫;易扬尘物质密闭运输,控制车速,施工车辆上路前先彻底清理干净;施工人员生活设施就近依托当地社会配套,严禁焚烧垃圾和有害物质施工场区严禁燃煤和焚烧垃圾;加快施工进度,尽量缩短工期。
废水:临时堆方及时回填、及时运输;河流大开挖穿越施工安排在枯水期,有水河段实施围堰施工;加强施工机械管理,防止油的跑、冒、滴、漏;隧道、大开挖穿越段和各站场车辆冲洗设施设置隔油沉淀池,处理后尽量重复利用,不能利用时达标排放;管道试压水沉淀后尽可能回用于下一管段的清管补水,不能利用时则选择合理地点(如利用施工时的沉淀池、自然溪沟、租赁农作物收割后的闲置田地)或IV、V类水域排放;施工人员生活依托沿线社会设施,粪便农用。
噪声:施工单位在开工15日前向当地环保管理部门申报;场外运输作业尽量安排在白天;选取噪声低、振动小的先进设备;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高噪声施工设备仅限于昼间作业,高、中考期间15日内和特殊重大活动(根据市政府安排)期间严禁夜间施工;因工艺需要必须24小时连续施工时,须提前4天向当地环保管理部门申请,批准后方可实施,并进行告示;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环境宣传和教育,认真落实各项降噪措施,文明施工。
固体废物:土石方纳入生态环保措施,不重复;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后就近送当地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进行无害化处置。
经类比分析和论证,实践表明,以上环保措施在技术经济上成熟、可靠,也是切实可行的。
②运营期
加强天然气管道、站场设施的监控、巡查和管理,采用质量高的阀门和设备,管道实行三层PE防腐,定期检查维护;配置维护和抢修机具、材料、备件及专业人员。
3.1.4 环境风险
本工程涉及的CH4为甲B类火灾危险性物质,根据《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183-2004)站场不设消防水,无消防水排放。工程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规范进行建设,选择优质管材和阀门,保证管道埋深,进行管道防腐,搞好地灾防治和护坡工程,设立管线保护警示标志,合理设置截断阀门,设立在线监控装置等。实际调查表明,天然气管径越大,管壁越厚,事故率越小。主要防护措施包括:马上关闭事故段上下游阀门(上游阀室阀门会自动关闭);打开放空阀放空,如果能够点火放空最好;切断电源,断绝火源,周边设立半径为500m警戒区,疏散当地居民;向消防队报警;停气,放空后处理。站外管线发生爆炸起火,严重泄漏事故时,应迅速关闭站内进出站阀门(上游阀室阀门会自动关闭),及时判断分析事故发生地点性质,立即通知调度中心、供气、用户单位及消防支队,在出事地点设立半径为500m警戒区严禁一切火种,疏散当地人群,禁止车辆通行。公司抢修中心配置有专用检漏车、抢修车、抢检修机具和抢修人员,能最快得到恢复。事故状态下不会出现因环境污染导致的致死半径,最大健康影响半径约500m。
四氢噻吩包装采用玻璃瓶外木箱内衬不燃材料,保持容器密封,储存于阴凉、通风库房,库温不超过30℃,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储存在没有排水管或下水道的场所,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与氧化剂隔离储运,切忌混储;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容器受损;尽可能将泄漏液收集在可密闭的容器中,严禁冲入下水道;用砂土或惰性吸收剂吸收残液,并转移到安全场所。
参照《辽宁省石油天然气管道设施保护条例》,工程阀室保护范围为阀室围墙或建(构)筑物外墙以内;同时,由于本工程阀室设置了放空管,高度不低于20m,距离场界不低于10m,其热辐射影响范围更小,不需要设安全防护距离。
只要严格落实报告书提出的风险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加强环境风险管理后,工程的环境风险水平是可以接受的。
3.1.5 清洁生产及总量控制
工程施工工艺、输气工艺及站场工艺三方面均达到了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
工程运营期无废气、废水排放,不设置COD、SO2的总量控制指标。
3.1.6 路由选址的环境合理可行性
管道在进行路由选择时,主要沿已有、在建和规划道路居民更少、环境敏感程度更低的一侧敷设,有效避开了学校医院、城镇人口密集区、饮用水源保护区、工程障碍区、森林公园和风景名胜区等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充分考虑了都市区和区域中心城市工程沿线的环境敏感性、城市规划布局和天然气用气需求,避免了在人群密集区近距离和生态敏感区穿越管线和建设站场,工程用地条件均较理想,必须绕开的路段根据生态环境特征将分别选取隧道、定向钻、大开挖和翻山方案,最大限度地减小了对生态环境、地表植被和水质的破坏,公路、铁路穿越方案将在实施前报其管理部门确认。因而,本工程严格落实报告书提出的各项生态保护和污染治理措施后对环境的影响小,满足环境功能区和生态保护的要求,工程路由与沿线规划具有较好的相容性和符合性,满足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因而,从环境保护角度看,路由方案是合理可行的。
3.1.7 环境管理
严格落实环保“三同时”,按有关规定委托有资质的单位编制工程竣工环保验收调查报告,及时进行工程竣工环保验收;建立环保档案,加强环境监督、管理、宣传和风险防范。
3.1.8 综合评价结论
工程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天然气利用政策和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有利于推动重庆市节能减排工作的深入开展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区域能源结构和环境质量的持续改进,路由和站场选址合理,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满足功能区划要求,只要严格落实报告书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和环保“三同时”,保证各项设施的正常运行,从环保角度看,工程建设是合理、可行的。
3.2 环评批复内容摘录
重庆市环境保护局对本工程环评报告书以渝(市)环准[2007]218号文进行了批复,其主要意见和建议如下:
一、工程的建设内容和规模为:新建高压外环输气管道、高压与次高压管的连接线,长411.5公里,高压外环管道总体沿外环绕城高速公路外侧地下铺设,连接线沿城市道路建设;新建12座站场,工程总投资为17.57亿元,其中环保投资4710万元,占总投资的2.68%。
二、该建设工程应严格按照本批准书附表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及总量控制指标执行,不得突破。
三、该工程在建设、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应认真落实环境影响报告书所提出的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措施,并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以保证污染物达标排放、减轻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一)施工期尽量减少对植被的破坏,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施工土石方流失和扬尘的产生。在管线穿越公路、河流时产生的弃渣应尽量做到回填。管道试压后即使回填土,并恢复原有的农业用地功能或植被。
(二)管网应避开嘉临江水土段、龙溪河长寿段穿越段的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范围。在穿越两处江段的施工中应设置围堰,将废水收集沉淀处理达标后引至饮用水源保护区外排放。
(三)运营期各站场废水收集处置后用于厂內绿化或农用,不外排。
(四)采取有效措施对集气站噪声进行治理,确保厂界噪声达标。
(五)站场进行密闭清管作业,清管过程中天然气不放空;合理设置截断阀室,减少事故时天然气放空管段长度,减少废气排放量。设备检修或事故放空前应向当地环保部门报告,放空天然气须经过15米放空管燃烧后外排。
(六)清管废渣应妥善处理,不污染环境。
(七)加强环境风险事故预防,落实风险事故防范措施和事故应急预案。管线两侧100米范围内不得新建居民区等环境敏感点,并与当地政府部门做好协调工作。
四、工程建设必须严格执行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
在初步设计阶段,在环保篇章中应落实防治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各项措施及投资概算。工程开工前,工程环保设计图说需报重庆市环境保护局审查备案。施工期间应开展工程环境监理工作,在施工招标文件、施工合同和工程监理招标文件中明确环保条款和责任,并向重庆市环境保护局和有关区县环保部门定期提交工程环境监理报告。
五、当工程性质、规模、地点、生产工艺及环保措施发生重大变化时,必须重新报批报告书,超过五年方开工建设的,须报重庆市环境保护局重新审核。
六、涪陵区、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北碚区、渝北区、巴南区、长寿区、江津区、合川区、永川区环保局负责本工程环境保护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4 环境保护措施及环保投资落实情况调查
4.1 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调查
本次竣工验收调查主要结合《重庆市都市区天然气外环管网及区域中心城市输气干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提出的竣工验收内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要求,通过查询环境影响评价、设计及施工监理等相关资料,结合现场踏勘和走访调查,对工程施工期已采取的噪声、生态、水、大气、固废等方面的环境保护措施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分析。
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见表4.1-1至表4.1-3。
表4.1 1施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的环保措施 工程实际采取的环保措施 是否与环评要求一致 是否满足环保要求
隧道段:
①玉峰山、龙王洞山、中梁山穿山隧道和长江鱼嘴、嘉陵江水土、长江黄谦港过江隧道段施工将产生一定弃渣,废弃的土石方严禁倒入河道、耕地和随意堆放,必须按规范运至其渣场内,并采取相应的挡护和压实措施。
②尽量避开雨季施工,合理修建排水沟、引水渠和沉淀隔油池。爆破时,严格控制用药量,选择合理的爆破方式,严禁野蛮施工。
③加强施工人员环保意识教育,严禁随意捕鱼,严禁随意捕获野生动物。
④施工结束后,在施工区、渣场周围及坡面修建护坡、植树种草和营造防护林,一方面可利用树木植被根系固持水土,增强稳定性,另一方面可以恢复植被,增加绿化面积,营造良好景观,降低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⑤山体隧道开挖时,对完整岩质岩层采用光面爆破,对破碎岩层采用预裂爆破作业,施工中坚持“探一段、注一段、挖一段、衬一段”的工序安排。 ①考虑到山体隧道建设处理不当会造成当地水系破坏及水土流失的风险,并且通过现场踏勘和分析比较,发现部分山体集突泥、瓦斯、断层、溶洞于一体。同时外环高速公路隧道建设已造成山上水系破坏。而翻山方案虽有一定的施工难度,处理不当也会造成水土顺坡流失,但是可以通过水土保持手段进行防范,因此最终实施方案将玉峰山(铜锣山)、龙王洞山(中梁山)、中梁山穿山隧道改为大开挖翻山方式敷设。
②长江鱼嘴段、长江黄谦港段、嘉陵江水土段穿江隧道考虑到河底的钻爆隧道施工对前期地质勘察以及现场施工的要求相当高,在爆破施工中若使断层破碎带与其上或附近的水系相沟通,随时都有可能给工程带来淹没、坍塌、涌水甚至泥石流的危险,因此改为以定向钻方式进行穿越。定向钻技术作为一种地下管道非开挖施工手段,可适用于各种管道在道路、建筑物、河流下的敷设,技术比较成熟,同时具有施工人员少、占地省、工期短、效率高、不受季节天气影响、成孔小,经过沉降分析处理可实现较少污染排放,对环境影响小等优点。因此工程实施时将长江鱼嘴段、长江黄谦港段、嘉陵江水土段穿江隧道段改为定向钻方式敷设,穿越段避开饮用水源保护区,施工产生污水也引至保护区以外排放,不会对饮用水源水质造成影响。废弃泥浆采取在泥浆池内干化,然后覆土掩埋并恢复植被;钻屑集中收集后主要用于平整场地。 不一致,穿山隧道改为翻山大开挖方式敷设,过江隧道改为定向钻方式敷设,并按照环评中提出的大开挖和定向钻施工段环保措施进行落实 满足
河流定向钻段:
①各穿越段避开饮用水源保护区;
②污水引至保护区以外排放;
③废弃泥浆在泥浆池内干化,然后覆土掩埋并恢复植被;
④钻屑则主要用于平整场地。 河流定向钻段:定向钻施工过程中各穿越段均避开了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水也引至保护区以外排放。废弃泥浆在泥浆池内干化,然后覆土掩埋并恢复植被;钻屑则主要用于平整场地。 基本与环评一致 满足
翻山段:
①对于高陡石质边坡采取锚杆、钢筋网、喷射砼的结构进行防护;对于土质结构稳定的边坡,可采用喷播草籽、种植草皮进行防护;对土质较差的路堑边坡采用砌石挡土墙或砌石边坡进行防护;
②搞好护坡、排水工程的建设,加强施工带的土地整治和恢复再造;
③尽量缩窄施工作业带范围,减少对表土和道路的破坏;
④坚持“分层开挖、分层回填”原则,取土前先剥离表土,将表土就近集中堆放,用于管沟表土的恢复和植被再造;严禁随意砍伐树木、狩猎和践踏植被、农作物;
⑤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防火意识教育,避免人为原因引起火灾事故,造成对树木植被的破坏。 翻山段:
①对于高陡石质边坡采取锚杆、钢筋网、喷射砼的结构进行防护;对于土质结构稳定的边坡,采用喷播草籽、种植草皮进行防护;对土质较差的路堑边坡采用砌石挡土墙或砌石边坡进行防护;
②加强了排水工程的建设,对施工带的土地进行了整治和恢复再造;
③施工时尽量缩窄施工作业带范围,坚持“分层开挖、分层回填”原则,取土前先剥离表土,将表土就近集中堆放,用于管沟表土的恢复和植被再造;
④施工单位施工期间未出现随意砍伐树木、狩猎和践踏植被、农作物的现象;施工单位十分重视施工人员的安全防火意识教育,避免人为原因引起火灾事故,造成对树木植被的破坏。 基本与环评一致 满足
基本农田保护措施:
①工程涉及的临时占地和永久占地,均将严格按照土地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逐级上报有批准权限的政府部门批准。
②工程临时占用的土地,施工中实行分层开挖、分层回填措施;施工结束后进行农田和植被的恢复。③补偿因临时占用土地导致的直接农业损失、土壤结构破坏导致的间接损失以及土壤恢复的补偿费用。对永久占用的耕地,按渝国土房管预审[2007]51号文要求,缴纳耕地开垦补偿费,搞好土地利用规划修编的协调工作。 工程优化线路,避让了基本农田保护区,同时,对临时占用的耕地采取了以下措施:施工中实行分层开挖、分层回填措施;沿线经过的耕地水平梯田较多,管沟回填后,对破坏的田埂大部分采用砌块石挡墙及时修补,防止了梯田表层土壤流失。施工结束后均进行了农田和植被的恢复。 基本与环评一致 满足
交通保护措施:①搞好施工管理,设置相关警示标牌,合理布局施工机械和材料堆场(利用较宽地段,严禁占用弯道),尽量缩窄道路的占用宽度,防止交通阻塞。
②加强施工人员交通安全教育,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对采用大开挖穿越的公路,应合理组织交通,防止交通阻塞。
③对采用定向钻穿越的公路、铁路,不会直接对交通造成影响,但施工方案应由其管理部门认可。 交通保护措施:
①施工期间沿已有和在建道路施工时,施工单位加强了施工管理,并设置相关警示标牌,合理布局施工机械和材料堆场(利用较宽地段,未占用弯道),同时尽量缩窄道路的占用宽度,防止交通阻塞。
②施工单位注重加强施工人员交通安全教育,严格遵守交通规则。
③对采用大开挖穿越的公路,施工单位合理组织交通,防止交通阻塞。
④采用定向钻穿越的公路、铁路,施工方案均由相关管理部门认可后进行施工。 基本与环评一致 满足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①尽量避开雨季施工;在河流、涵洞、冲沟穿越时,尽量选择枯水季节施工,以减少水流的侵蚀;
②搞好分段施工,做到随挖、随运、随铺、随压,尽量不留疏松地面,减少重力、水力和风力对土壤的侵蚀;
③划定施工作业带范围和路线,严禁随意扩大。严格控制机械和车辆的作业范围,尽可能减少对土壤、农作物和道路的破坏,以及由此引发的水土流失。
④。严禁施工材料、机具随意摆放,划定统一的堆料场和机具摆放场地。
⑤对于原有矼护砌的河道,采取与原来护砌相同的方法恢复地貌。对于土体不稳定的河道,采取浆砌石护岸措施。管道通过泄洪口,将采取矼护底护岸砌措施。护堤的迎水侧管堤采取浆砌石保护。
⑥石材可尽量利用石方,不足时向有开采资质的单位购买,严禁自行开采。
⑦施工完毕后,及时清理现场,恢复河道,避免阻塞河道、沟渠。施工破坏的植被地带和道路路面,施工结束后及时恢复,以减少水土流失,改善景观。
⑧对于山体翻越地段,管线敷设回填后管道中心线两侧5m范围内栽种根系不发达、生长性强的植被。
⑨尽量沿路线纵向平衡土石方,减少对路线两侧地表植被的破坏,工程完工后,做好现场清理。
⑩对于整修公路和施工便道,尽量利用已有道路,不随意开设便道。严格现场作业机具的管理,划定活动范围,严禁在施工作业范围以外的地方行驶和作业,尽量保护好路面及植被,搞好树木的移栽。在施工地带设置“保护植被和野生动植物”等警示标牌,切实提高施工人员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①施工期避开雨季施工;在河流、涵洞、冲沟穿越时,选择枯水季节施工,以减少水流的侵蚀;
②施工时进行分段施工,做到随挖、随运、随铺、随压,不留疏松地面,减少重力、水力和风力对土壤的侵蚀。
③施工时划定施工作业带范围和路线,严格控制机械和车辆的作业范围,尽可能减少对土壤、农作物和道路的破坏,减少由此引发的水土流失。
④施工时施工材料、机具划定统一的堆料场和机具摆放场地,防止对植被和路面破坏范围的扩大。对于原有矼护砌的河道,采取与原来护砌相同的方法恢复地貌。
⑤对于土体不稳定的河道,采取浆砌石护岸措施。管道通过泄洪口,均采取矼护底护岸砌措施。护堤的迎水侧管堤采取浆砌石保护。
⑥施工完毕后,施工单位及时对现场进行了清理,恢复了河道,避免阻塞河道、沟渠。施工破坏的植被地带和道路路面,施工结束后均进行了恢复,以减少水土流失,改善景观。
⑦对于山体翻越地段及耕地,管线敷设完成后,管道中心线两侧5m范围内均栽种了根系不发达、生长性强的植被。
⑧对于整修公路和施工便道,施工时尽量利用已有道路,严格现场作业机具的管理,划定活动范围,确保在施工作业范围以内的地方行驶和作业,对路面植被做好保护及移栽。
⑨施工单位在施工地带均设置了“保护植被和野生动植物”等警示标牌,加强环保宣传,提高施工人员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基本与环评一致 满足
其它:施工中若发现地下文物,应立即停止施工,并妥善保护好现场和文物,向文物保护单位报告,待文物保护单位同意后才可恢复施工。 其它:施工单位施工过程中未发现地下文物。 基本与环评一致 满足
表4.1 2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落实情况
环境因素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的环保措施 工程实际采取的环保措施 是否与环评要求一致 是否满足环保要求
废气污染防治措施 ①隧道、定向钻和站场施工区实行围挡封闭施工,围挡高度不低于1.8m,围挡要坚固、稳定、整洁、规范、美观;
②工地场内道路、建筑材料堆放地、工地进出口道路必须硬化;
③注重车辆的维护保养,严禁使用冒黑烟车辆,采取设置车辆清洗设施及配套的污水、泥浆沉淀池(废水循环使用,不外排),运输车辆在冲洗干净后方可驶出,严禁车辆带泥上路,限制车速,严禁超高、超载运输;
④易洒漏物质密闭运输,保证无撒漏、扬散,有效抑制粉尘和二次扬尘污染;
⑤驶出工地的运输车辆必须车身整洁,装载车厢完好,装载货物堆码整齐,不得污染道路;
⑥露天堆放养护用水泥、灰浆、灰膏等易扬撒的物料或48小时内不能清运的建筑垃圾,需设置不低于堆放物高度密闭围栏并予以覆盖。
易使用预拌混凝土,禁止施工现场搅拌混凝土;
⑦将施工养护使用的水泥集中堆放在库房或临时工棚内,对破包和撒落于地面的水泥及时清扫;
⑧对土石方开挖、回填等产生的生产性粉尘进行适当加湿处理;
⑨产生大量泥浆的施工,当配备相应的泥浆池、泥浆沟,做到泥浆不外流,废浆在泥浆池内干化后掩埋。
⑩对可能闲置3个月以上的工地进行覆盖、简易铺装或绿化。
⑪采取洒水或者喷淋等降尘措施;
⑫工程完工后5日内清除建筑垃圾;
⑬永久车行道的铺装采用改性沥青路面,严禁在施工现场排放有毒烟尘和气体,不得在施工现场洗石灰;
⑭施工期生活就近依托当地社会配套,严禁焚烧垃圾和有害物质;
⑮施工场区不宜使用油耗高、效率低、废气排放严重的施工机械,对燃油设备要合理配置,加强管理,对工程运输车辆要求尾气达标排放。 ①本工程不涉及隧道及站场施工,定向钻施工区采取围挡封闭施工,围挡高度1.8m硬质围挡;
②施工期间,工地场内道路、建筑材料堆放地、工地进出口道路均进行了硬化处理;
③施工单位加强车辆的维护保养,未发生使用冒黑烟车辆现象,施工场地均设置了车辆清洗设施及配套的污水、泥浆沉淀池,运输车辆均在冲洗干净后驶出,严禁车辆带泥上路,同时对车辆采取限制车速,严禁超高、超载运输;
④易洒漏物质均采取密闭运输,确保无撒漏、扬散;
⑤施工期间,驶出工地的运输车辆均确保车身整洁,装载车厢完好,装载货物堆码整齐;
⑥施工期间,露天堆放易扬撒的物料或不能及时清运的建筑垃圾,均设置了不低于堆放物高度的密闭围栏并予以覆盖。
⑦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均使用外购成品混凝土;
⑧施工期间,施工养护使用的水泥集中堆放在临时工棚内,对破包和撒落于地面的水泥及时清扫;
⑨对土石方开挖、回填等产生的生产性粉尘采取加湿处理;
④产生大量泥浆的施工,均采取相应的泥浆池、泥浆沟,废浆在泥浆池内干化后掩埋。
⑩施工期间,对闲置时间较长的工地均进行了覆盖、简易铺装或绿化;
⑪施工期间采取洒水或者喷淋等降尘措施;
⑫工程完工后及时对建筑垃圾进行了清运处理;
⑬永久车行道的铺装均采用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期间无排放有毒烟尘和气体及现场洗石灰情况;
⑭施工期间无焚烧垃圾和有害物质情况发生,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就近送城市生活垃圾处置场处置;
⑮施工期间均采用油耗低、效率高、废气排放少的施工机械,合理配置燃油设备,加强管理,确保工程运输车辆尾气达标排放。 基本与环评一致 满足
废水污染防治措施 ①施工人员生活依托沿线社会设施,粪便农用;
②管道试压水沉淀后尽可能回用于下一管段的清管补水,不能利用时则选择合理地点(如利用施工时的沉淀池、自然溪沟、租赁农作物收割后的闲置田地)或IV、V类水域排放,对环境影响小;
③规范施工队伍管理,临时堆方及时回填和运输;
④河流大开挖穿越施工安排在枯水期,对有水河段实施围堰施工;
⑤加强施工机械管理,防止油的跑、冒、滴、漏;
⑥隧道、大开挖穿越段和各站场设置运输车辆冲洗设施和隔油沉淀池,处理后的废水尽量重复利用。 ①生活污水依托当地居民现有生活设施处理;
②管道试压水沉淀后回用于下一管段的清管补水或沉淀池废水,不能利用的均依托就近自然溪沟排放;
③施工单位施工期间规范施工队伍管理,临时堆方均及时回填和运输;
④河流大开挖穿越施工均安排在枯水期,对有水河段实施围堰施工;
⑤施工单位加强对施工机械的管理,施工期间未发生机械设备用油的跑、冒、滴、漏现象;
⑥本次验收不涉及隧道及站场施工。 基本与环评一致 满足
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①场外运输作业尽量安排在白天进行,车辆实行限速、禁鸣;
②在满足施工需要的前提下,尽可能选取噪声低、振动小、能耗小的先进设备;
③注意机械保养,使机械保持最低声级水平;
④加强施工区内动力机械设备管理,将可在固定地点施工的机械设置在临时建筑房内作业,使较强声源尽可能远离居民;
⑤高、中考期间15日内和特殊重大活动(由政府部门告示)期间严禁夜间施工;
⑥严格控制夜间施工时间,最大限度避免夜间施工对环境的不利影响,确因工艺要求必须连续24小时作业时,必须在连续施工4日前向当地环保管理部门办理夜间施工手续,待其同意批准后,由施工单位认真实施降噪措施,并将环保部门审批夜间施工手续挂在工地显眼处,在居民出入地张贴写有施工原因及时间的告示,作好宣传解释工作,尽量取得公众的谅解,并接受公众和环保执法人员的监督;
⑦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环境宣传和教育,使他们认真落实各项降噪措施,做到文明施工。 ①施工期间场外运输作业安排在白天进行,车辆实行限速、禁鸣;
②施工期间施工单位选取噪声低、振动小、能耗小的先进设备;
③加强对施工机械的保养,使机械保持最低声级水平;
④施工期间施工单位加强施工区内动力机械设备管理,将可在固定地点施工的机械设置在临时建筑房内作业,使较强声源尽可能远离居民;
⑤高、中考期间15日内或特殊重大活动(由政府部门告示)期间施工单位夜间均未施工;
⑥工程无夜间施工;
⑦施工单位重视对施工人员的环境宣传和教育,认真落实各项降噪措施,努力做到文明施工。 基本与环评一致 满足
固体废物处置措施 ①施工一段、恢复一段;
②工程土石方主要采用就地平衡方式;
③定向钻的废弃泥浆采取泥浆池内自然干化后就地淹埋措施;
④隧道穿越工程的弃方就近利用绕城高速公路11个弃(取)土场剩余容量进行处置,运距均不超过2000m。
⑤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就近送主城区或邻近区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置场处置。 ①施工期间采取施工一段、恢复一段的方式;
②施工期间土石方尽量采取就地平衡;
③定向钻的废弃泥浆采取泥浆池内自然干化后就地淹埋;
④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就近送城市生活垃圾处置场处置。 基本与环评一致 满足
表4.1 3环评批复环保措施及落实情况
序号 环评批复中的环保措施 环保措施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
1 施工期尽量减少对植被的破坏,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施工土石方流失和扬尘的产生。在管线穿越公路、河流时产生的弃渣应尽量做到回填。管道试压后及时回填土,并恢复原有的农业用地功能或植被。 施工期施工单位严格控制施工作业带宽度,对坡度较大的路段采取了护坡措施,管线穿越公路及河流产生的弃渣均就近回填,管道试压后及时对原有的农业用地功能或植被进行了恢复。 已落实
2 管网应避开嘉临江水土段、龙溪河长寿段穿越段的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范围。在穿越两处江段的施工中应设置围堰,将废水收集沉淀处理达标后引至饮用水源保护区外排放。 工程沿线管网均避开了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范围,同时涉水施工均采取了围堰施工方式,将废水收集沉淀处理达标后引至饮用水源保护区外排放。 已落实
3 运营期各站场废水收集处置后用于厂內绿化或农用,不外排。 本次验收范围不包含站场 /
4 采取有效措施对集气站噪声进行治理,确保厂界噪声达标。 本次验收范围不包含站场 /
5 站场进行密闭清管作业,清管过程中天然气不放空;合理设置截断阀室,减少事故时天然气放空管段长度,减少废气排放量。设备检修或事故放空前应向当地环保部门报告,放空天然气须经过15米放空管燃烧后外排。 本次验收范围不包含站场 /
6 清管废渣应妥善处理,不污染环境。 本次验收范围不包含站场 /
7 加强环境风险事故预防,落实风险事故防范措施和事故应急预案。管线两侧100米范围内不得新建居民区等环境敏感点,并与当地政府部门做好协调工作。 本工程按照环评提出的风险事故防范措施进行落实,但就管线两侧100米范围内不得新建居民区等环境敏感点进行调整,实际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要求落实,在建设过程中,通过优化路由、重点地段加厚管壁和增加保护套管、提高焊接技术等手段,并对管道安全风险较大的区段和场所进行重点监测、巡护、维修,尽量减小管道泄露风险事故的发生。 未完全按照环评批复落实,但已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要求落实
4.2 环保投资落实情况调查
重庆市都市区天然气外环管网及区域中心城市输气干线工程总投资17.57亿元,其中环保投资4710万元;本次验收范围仅为重庆市都市区天然气外环管网及区域中心城市输气干线工程(重庆市都市区天然气外环管网工程),验收段设计阶段计划总投资约11亿元,环保投资约2960万元;验收段工程实际施工中总投资约12亿元,其中环保投资为3200万元,占工程实际投资的2.67%。
5 生态环境影响调查与分析
工程在建设前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设计阶段也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环境保护设计,所以在建设过程中避免或减轻了许多环境影响问题。以下重点生态环境敏感区、水土流失、农林业生态、自然生态和景观五个方面调查和分析工程所产生的生态环境影响。
5.1 生态敏感区环境影响调查
根据现场探勘及资料收集可知,工程实施过程中涉及的生态敏感区主要包括北碚区小三峡森林自然保护区、水土水厂饮用水源保护区、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庆迎龙湖国家湿地公园及中梁山脉、铜锣山脉、明月山脉。
5.1.1 北碚区小三峡森林自然保护区
5.1.1.1 敏感区概况
嘉陵江小三峡自然保护区位于重庆市北碚区境内,地理坐标范围在东经106°18′7″-106°31′56″,北纬29°43′28″-29°55′46″之间。东以施加梁镇嘉陵江边巴豆林为起点,沿嘉陵江向西至合川区交界处。南从大岩顶起,沿北碚、沙坪坝两区交界向北,经596米山峰、狮子山、花石岩、665山峰、636山峰、672山峰、691山峰、706山峰、563山峰、632山峰至嘉陵江边。西从石家岗山峰起,向北经636山峰、683山峰至伦巴山;北从合川与北碚交界的嘉陵江边起,沿横担山山脊线向西南经487山峰、614山峰、沿两区界线至寨子。
1992年被批准建立省级森林公园,于2000年11月2日,经北碚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小三峡县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2847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569公顷,缓冲区面积712公顷,实验区面积1566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保护对象:①中亚热带水源区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②重庆市嘉陵江水系的重要水源涵养地;③重点保护野生动物:④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所具有的生物多样性。
自然保护区地质构造属川东褶皱带华蓥山帚状弧形构造。褶皱带由明显的北北东-南南西走向的三个背斜、两个向斜构成,构成单元有西北向东南分别为沥鼻峡背斜,温塘峡背斜和观音峡-中梁中背斜构成,背斜之间有宽缓的澄江向斜和北碚向斜谷地,嘉陵江由西北向东南横切三个背斜和两个向斜,因而形成三个险峻的峡谷,称为沥鼻峡、温塘峡、观音峡。自然保护区具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13.6℃,年平均降水1611.8mm。保护区的土壤为酸性黄壤及水稻土。山麓地区为中性或微石灰性的黄壤化紫色土。小三峡土壤分为黄土和水稻土两大类,并有少量分布石灰土。北碚小三峡自然保护区植被型有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暖性针叶林,竹林,常绿阔叶灌丛,灌草丛和水生植被等7类。北碚小三峡自然保护区内有维管植物共计199科,893属,1752种。其中蕨类植物38科75属148种,裸子植物9科,23属,45种;被子植物种类数量最多,共计有152科,797属,1559种。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攀枝花苏铁、四川苏铁、苏铁、银杏、银杉、水杉、红豆杉、南方红豆杉、伯乐树、金花茶等10种,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金毛狗、福建柏、金钱松、秃杉、八角莲、连香树、楠木、润楠、香樟、红豆树、任木、鹅掌楸、厚朴、红椿、喜树、金荞麦、香果树、秤锤树等18种。保护区现有陆生脊柱动物4纲23目58科165属230种。其中:两栖纲1目5科9属12种;爬行纲3目6科16属24种,鸟纲13目36科112属161种;哺乳纲6目11科28属33种。其中,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小灵猫、鸢、雀鹰、普通鵟、红隼、短耳鸮、鵰鸮、鹰鸮、领角鸮、红角鸮和斑头鸺鹠等共计11种。
5.1.1.2 与本工程关系
本工程于2007年12月27日取得环评批复(渝(市)环准[2007]218号)。在环评批复后,重庆市环保局于2008年2月25日对重庆市第一批14个区县(自治县)级自然保护区设立进行了备案公示,公示中保护区包括北碚茅庵自然保护区、北碚金刀峡自然保护区、北碚区小三峡森林自然保护区等14个自然保护区。
在设立公示完成后,北碚区小三峡森林自然保护区于2012年6月,委托重庆市北碚区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队编制完成了《北碚区小三峡森林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规划期限为10年,即2011-2020年。
根据调查《北碚区小三峡森林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12年),验收阶段对本工程与北碚区小三峡森林自然保护区位置关系进行调查核实。本工程原环评中穿越中保护区段采用穿山隧道方式进行敷设,实际工程变更为通过大开挖方式穿越山脉。根据竣工线路现场调查,并采用arcgis10.2进行遥感监测可知,本工程穿越保护区所在的中梁山脉时对穿越线路进行了优化,尽量减少穿越核心区和缓冲区的长度。其中穿越核心区约370m,较环评阶段减少了约20m,穿越缓冲区约630m,较环评阶段减少了约180m,穿越实验区约750m,较环评阶段增加了约460m。
本工程与北碚区小三峡森林自然保护区位置关系图见图5.1.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要求,“在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内,不得建设任何生产设施。在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内,不得建设污染环境、破坏资源或者景观的生产设施;建设其他工程,其污染物排放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在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内已经建成的设施,其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的,应当限期治理;造成损害的,必须采取补救措施”。
本工程在建设前已取得《重庆市林业局关于重庆市都市区天然气外环管网(北碚段)工程临时占用林地的批复》,同意本工程临时占用观音峡林场国有林地2.2291hm2,占用集体林地10.4008hm2。同时,考虑到本工程环评批复以及实施建设早于保护区设立公示以及规划编制的时间,且本工程实际建设过程中对保护区的核心区及缓冲区的穿越长度均减少,仅实验区长度增加,在施工结束后已进行了较好地恢复,在运营期正常情况下无污染物排放,不会“污染环境、破坏资源或者景观”。因此,本工程施工建设未与相关法律法规及要求冲突。
5.1.1.3 环境影响调查
(1)对植被及保护植物的影响
根据调查,本工程在自然保护区段进行开挖时,选择的路线地形主要为山沟,管道开挖沿线分布的主要为草本植物和灌木,以及少量针叶林树木。而根据本工程与自然保护区保护植物位置关系图(图5.1.2)及现场调查情况,在管道开挖带无珍稀及保护植物分布。在本工程管道中心线两侧1000m范围内分布的保护植物主要为苏铁、喜树、水杉、金钱松和银杉。其中,与苏铁分布点的最近距离约670m,与喜树分布点的最近距离约250m,与水杉分布点的最近距离约910m,与金钱松分布点的最近距离约480m,与银杉分布点的最近距离约300m。
本工程在管道开挖过程中,对自然保护区的植被破坏主要为草本植物及灌木,不涉及保护区珍稀保护植物。同时在施工时尽量缩窄施工作业带范围,坚持“分层开挖、分层回填”原则,取土前先剥离表土,将表土就近集中堆放,用于管沟表土的恢复和植被再造;严禁随意砍伐树木、狩猎和践踏植被、农作物;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防火意识教育,避免人为原因引起火灾事故,造成对树木植被的破坏等措施,
本工程施工结束后,对土质较差的路堑边坡采用砌石挡土墙或砌石边坡进行防护,并采取了护坡、排水工程的建设,加强施工带的土地整治和恢复再造,恢复情况见图5.1-4。因此,工程对自然保护区植被的影响较小,环境可以接受。
(2)对保护动物的影响调查
本工程的施工期间产生的噪声等影响可能对管道沿线200m内的动物产生驱逐现象。但由于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较好,被驱逐的动物会迁移至其他适合的栖息地。在施工结束后,对动物的影响也随之消失。
根据本工程与自然保护区保护动物位置关系图(图5.1.3),本工程沿线1000m范围内可能存在保护动物鹰鸮、猫头鹰、普通鵟的栖息地分布。根据对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询问调查,在施工期间未发现保护动物出没。同时,本工程在施工时加强了宣传教育,未发生随意狩猎、捕杀动物的现象。因此,工程对保护区动物的影响很小,可以接受。
(3)加强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本工程在自然保护区外800m处设置了一处截断阀室(新槽坊阀室),并通过在穿越工程点进行增加壁厚,加强巡视等措施,将管道泄露和燃烧的环境风险降至最低。
综上所述,本工程施工及运营期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很小,环境可以接受。
图5.1.1本工程与北碚区小三峡森林自然保护区位置关系图(①②③为照片位置)
图5.1.2北碚区小三峡森林自然保护区保护植物分布图
图5.1.2北碚区小三峡森林自然保护区保护动物分布图
①采用浅根系植物进行恢复
②保护区内管线植被恢复情况
③保护区内管线植被恢复情况
图5.1.4本工程穿越自然保护区段恢复情况照片
5.1.2 长江上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5.1.2.1 敏感区概况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在原“长江合江—雷波段珍稀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基础上经过调整,2005年由国务院批准成立的。保护区跨越四川、云南、贵州、重庆三省一市,范围在东经104°9′至106°30′,北纬27°29′至29°4′之间。保护区是为维护长江上游鱼类种群多样性和长江上游自然生态环境。
保护区江段总长度为1162.61公里,总面积为33174.213公顷,涉及云南、贵州、重庆、四川四省一市。主要包括金沙江向家坝坝轴线下1.8km至重庆马桑溪长江江段353.16km,岷江月波至岷江河口90.1km,赤水河源至赤水河河口628.23km。其中,核心区10803.5公顷,缓冲区15804.6公顷,实验区6566.1公顷。
保护区范围涉及流经包括贵州、云南、四川和重庆四省、市在内的长江上游流域。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33174.2公顷,核心区10803.5公顷,缓冲区15804.6公顷,实验区6566.1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仍然为白鲟、达氏鲟、胭脂鱼等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及其产卵场。范围在东经104°9′至106°30′,北纬27°29′至29°4′之间,包括建成后的金沙江向家坝水电站坝轴线下1.8公里处至重庆长江马桑溪江段,长度353.16公里;赤水河河源至赤水河河口,长度628.23公里;岷江月波至岷江河口,长度90.1公里;越溪河下游码头上至谢家岩,长度32.1公里;长宁河下游古河镇至江安县,长度13.4公里,南广河下游落角星至南广镇,长度6.18公里;永宁河下游渠坝至永宁河口,长度20.63公里;沱江下游胡市镇至沱江河口,长度17.01公里。调整后的保护区设核心区5处,分别是:金沙江下游三块石以上500米至长江上游南溪镇,长江上游弥陀镇至松既镇,赤水河干流上游鱼洞至白车村,赤水河干流中游五马河口至大同河口,赤水河干流习水河口至赤水河口。
截至2009年,保护区水域分布有鱼类189种,属9目21科99属,浮游植物6门53属,浮游动物51属87种,维管束植物24属33种,底栖动物40属50种。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珍稀特有鱼类及其生境。保护区内属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鱼类2种,即白鲟、达氏鲟、二级重点保护的1种,为胭脂鱼。此外还有长江上游特有鱼类66种。
5.1.2.2 与本工程位置关系
根据现场调查,并采用arcgis10.2遥感监测可知,本工程线路采用定向钻形式穿越保护区所在的长江黄谦港段,本工程穿越深度为江底下方约80m,陆上入土点、出土点及施工场地均在100年一遇洪水位以上,工程无涉水施工,因此本工程不在保护区范围内。本工程与保护区位置关系平面图见图5.1.5,与原环评线路对比见图5.1.6。工程穿越长江黄谦港段纵断面图见附图5。
图5.1.5本工程与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置关系平面图
图5.1.6本工程与原环评线路对比平面图
5.1.2.3 环境影响调查
根据竣工线路现场调查,本工程穿越保护区长度为1200m,较环评阶段穿越长度增加约500m;穿越位置较环评阶段线路有较小调整,实际穿越线路位于环评阶段线路上游约330m。同时穿越方式由原环评中的700m穿江隧道变更为1200m定向钻穿越。
本工程施工期定向钻施工过程废弃泥浆在泥浆池内干化,覆土掩埋后进行了植被恢复,钻屑则均用于了平整场地,因此本工程施工期对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本无影响。穿越段恢复情况见图5.1.7。
图5.1.7 本工程穿越长江黄谦港段恢复情况照片
5.1.3 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5.1.3.1 敏感区概况
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重庆市北碚区、沙坪坝区、璧山县境内,重庆市区西北,距市中心约60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06°17′43″—106°24′50″,北纬29°41′08″—29°52′03″。土地总面积为7600公顷。北起嘉陵江边的汪家咀、大水塘、李家院、大田坎、王家院、高家湾、蔡家沟、大树垭口、旋窝风、碑岚垭与北碚区澄江镇相邻;西起千秋磅、龙家垭口、柏树垭口、黎家院、刘家沟、坟坪、垭口、伍家祠堂、檬子树、新房子、河水沟、阴阳沟、斑竹林、鞍子山、白杨沟、歇气坪至关口,与璧山县相连;南起沙坪坝区青木关镇关口、柿子树、四楞碑、歪朝门、胡家沟、张家沟、金岚垭、老院子、龙洞槽、老鹳咀、吴家槽,与沙坪坝区相邻;东起北碚区歇马镇小院子、长田坎、甘家桥水库、墙院、人和水库、曲耳沟、王家湾、下马鞍山、麻林坝、仰天窝,经北温泉镇观音庙、槽房湾、癞子坡、杨家湾、强盗湾、棋盘石、白虎咀、柿子林、垛鼓石至嘉陵江边的汪家咀。
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质构造属川东褶皱带华莹山帚状弧形构造。褶皱带由明显的北北东——南南西走向的三个背斜,两个向斜构成,构造单元由西北向东南分别为沥鼻峡背斜,温塘峡背斜和观音峡—中梁山背斜组成,背斜之间有宽缓的澄江向斜和北碚向斜谷地,嘉陵江由西北向东南横切三个背斜和两个向斜,因而形成三个险峻的峡谷,称为沥鼻峡、温塘峡、观音峡。峡谷两侧山高岩陡,峭拔幽深,地势险要,其雄奇瑰丽之势,犹如长江三峡的缩影,故素有“嘉陵江小三峡”之称。褶皱带白垩纪末期第三纪初的四川运动形成。地层有三迭纪,侏罗纪和第四纪地层。缙云山为背斜中间的一支——温塘峡背斜的一部分,与小三峡上下相映,风景秀丽,海拔200―952.2米,相对高差752.2米。岩层为三迭纪须家河组厚层砂岩形成,山的北段由于流水沿岩石节理裂缝溯源侵蚀,形成许多垭口和山峰,从北到南,连绵相接,有朝日、香炉、狮子、聚云、猿啸、莲花、宝塔、玉尖、夕照九个突兀的山峰,山形奇异,景色别致。山的南段为箱形山脊,顶部平缓。全山西北翼较缓,坡度二十度左右,东南翼较陡,倾角约六、七十度。
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植物1966种,其中苔藓植物109种,已鉴定淡水藻类植物105种,蕨类植物148种,裸子植物45种,被子植物1559种。动物1605种,其中脊椎动物241种、无脊椎动物1249种、软体动物52种、环节动物65种。其中国家级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45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11种,主要珍稀物种有桫椤科(3种)、伯乐树、香果树、小灵猫、草鸮、秃鹳、雀鹰、红角鸮、红隼等等。在华蓥山发现的川柿已绝迹半个世纪,近年在缙云山发现,急需保护。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伯乐树科和杜仲科两个中国特有科,25个中国特有属,有缙云冬青、缙云瑞香、缙云黄芩等较多的缙云山植物特有种以及棒细颚姬蜂、优美围啮等6个昆虫特有种,以缙云山植物为模式标本命名的有38种,具很高的保护和研究价值,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
5.1.3.2 与本工程位置关系
本工程线路位于保护区东侧,不涉及保护区范围,距实验区最近距离约60m,距缓冲区最近距离约1.0km,距核心区最近距离约1.2km与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置关系图见图5.1-8。
5.1.3.3 环境影响调查
根据调查,竣工线路较原环评稍微有所调整,部分管段距离保护区范围缩短了约50~200m,但线路均不涉及保护区范围,因此本工程的施工建设对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影响较小。
图5.1.8本工程与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置关系图
5.1.4 重庆迎龙湖国家湿地公园
5.1.4.1 敏感区概况
迎龙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重庆市南岸区迎龙镇武堂村内,北起迎龙湖水利工程枢纽大坝,南至巴南区惠民镇,东沿水库库边水线,西以绕城高速公路为界,规划总面积222.15公顷,其中湿地面积85.51公顷。
该公园集生物物种资源保护、湿地科研与科普宣传教育、湿地游憩、观光览胜等功能于一体,分为湿地保育科普区、观光田园区、文化体验区、绿色生态农业区和湿地保护保育区5个功能区。
根据《重庆迎龙湖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2012年-2016年)》(2011年),迎龙湖水库规划建设为重庆迎龙湖国家湿地公园,并将迎龙湖水库纳入城市备用饮用水源。工程分为四期开展建设,一期已于2015年9月建成开园,目前二期工程正在建设过程中,预计2017年底建设完成。
5.1.4.2 与本工程位置关系
本工程位于湿地公园东侧,不涉及公园范围,最近距离约200m,距离迎龙湖水库最近距离约350m,与迎龙湖国家湿地公园位置关系及与原环评线路对比图见图5.1-9。
5.1.4.3 环境影响调查
根据竣工线路现场调查,并采用arcgis10.2进行遥感监测可知,本工程竣工线路从公园及水库东侧经过,线路不涉及湿地公园范围,距离公园最近距离约200m,距离水库最近距离约350m。本工程在公园附近管段均采用大开挖方式敷设,施工完成时公园一期工程正在建设,同时本工程施工完成后均采取了相应的恢复措施,因此本工程的施工建设对迎龙湖国家湿地公园影响较小。本工程在湿地公园段现场照片见下图5.1.10。
图5.1.9本工程在重庆迎龙湖国家湿地公园段恢复情况在照片
图5.1.9本工程与重庆迎龙湖国家湿地公园位置关系图
5.1.5 “四山管制区”中的中梁山脉、铜锣山脉、明月山脉
5.1.5.1 敏感区概况
(1)中梁山山脉
中梁山山脉位于重庆市主城西部,为华蓥山余脉,北起渝北区柳荫镇附近,南至江津区西湖镇附近,南北长约100公里,宽约2-7公里。跨重庆市渝北区、北碚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大渡口区、江津区六个城区,海拔400-1000米,总体北高南低。
(2)铜锣山山脉
铜锣山是川东平行褶皱岭谷区的第二条山脉。北起达县雷音铺山北端,呈东北至西南走向,跨达州、大竹县、邻水县和重庆市长寿县、渝北区、南岸区、巴南区、綦江县等县区,止于綦江北岸天台山。全长260公里,宽5公里一10公里,一般海拔600米~1000米,最高峰万峰山在邻水县龙安镇境内,海拔1054米。因长江横切重庆市以东的山岭,形成铜锣峡,峡中江水击石,有如铜锣之声,故名铜锣山。
(3)明月山山脉
明月山为川东平行褶皱岭谷区的第三条山脉,北起开江县,呈东北至西南走向,跨达州、梁平、大竹、邻水、垫江、长寿、渝北区等县区,止于巴南区永兴场。全长232公里,宽4公里~6公里,一般海拔700米~1000米。因长江横切渝北区与巴南区之间的山岭,形成峡谷。峡岸峭壁上“有圆孔如满月状”,故称明月峡,山以峡为名。
重庆主城“四山”是重庆都市区的天然氧吧,为野生动物的栖息繁衍、迁徙活动提供了提供了绿色走廊,是一个重要的亚热带生物资源基因库,进行生物学、地理学、环境科学等野外科考研究的天然博物馆。由于山地气温、阳光和风速垂直分布的特点,更是吸引人们休闲、度假、避暑、健身和开展近郊旅游的胜地。
5.1.5.2 与本工程位置关系
本工程以大开挖方式穿越中梁山脉3次,穿越位置分别位于北碚区、江津区和渝北区,穿越长度分别为约4.6km、2.7km和1.7km。其中北碚段穿越禁建区约4.1km,穿越重点控制区约0.5km;江津段和渝北段均位于“四山管制区”禁建区;本工程与中梁山山脉位置关系图见图5.1-10至5.1-12。
本工程以大开挖方式穿越铜锣山脉2次,穿越位置分别位于渝北区和巴南区,穿越长度分别为约7.7km和5.1km。渝北段穿越禁建区约7.6km,穿越重点控制区约0.1km;巴南段均位于“四山管制区”禁建区;本工程与铜锣山山脉位置关系图见图5.1-13至5.1-14。
本工程以大开挖方式穿越明月山脉2次,穿越位置分别位于南岸区和巴南区,穿越长度分别为约1.5km和1.0km,南岸段和巴南段均位于“四山管制区”禁建区;本工程与明月山山脉位置关系图见图5.1-15。
根据《重庆市“四山”地区开发建设管制规定》(2007年5月1日起施行)要求,
禁建区内禁止各类开发建设活动,但道路、铁路、码头、桥梁、电力线路、通信线路、输气(油)管道、水利工程等重大基础设施及其必要的附属设施建设除外,本工程为输气管道工程,因此符合《重庆市“四山”地区开发建设管制规定》要求。
图5.1-10本工程与中梁山山脉位置关系图(北碚段)
图5.1-11本工程与中梁山山脉位置关系图(渝北段)
图5.1-12本工程与中梁山山脉位置关系图(江津段)
图5.1-13本工程与铜锣山山脉位置关系图(渝北段)
图5.1-14本工程与铜锣山山脉位置关系图(巴南段)
图5.1-15本工程与明月山山脉位置关系图
5.1.5.3 环境影响调查
根据调查,本工程以大开挖方式穿越中梁山脉3次,江津段线路穿越方式与原环评一致,线路位置与长度有所调整,江津段偏移距离在20m~170m之间,穿越长度增加了0.5km;北碚段由4km隧道穿越变为4.6km大开挖翻山方式穿越,线路位置与长度有所调整,北碚段偏移距离在0m~800m之间,穿越长度增加了0.6km;渝北段100m隧道变为大开挖翻山方式穿越,线路位置与长度有所调整,渝北段偏移距离在0m~800m之间,穿越长度减少了1.3km;本工程以大开挖方式穿越铜锣山脉2次,巴南段线路穿越方式与原环评一致,线路位置与长度有所调整,巴南段偏移距离在0m~1500m之间,穿越长度增加了0.2km;本工程以大开挖方式穿越明月山脉2次,渝北段(玉峰山段)由隧道穿越变为大开挖翻山方式穿越,线路位置与长度有所调整,渝北段偏移距离在0m~1680m之间,穿越长度增加了2.1km;原环评中南岸段不涉及明月山脉,实际线路有所调整,向东侧偏移约1.2km;巴南段穿越方式与原环评一致,穿越线路位置向东侧偏移距离约600m,穿越长度增加了0.8km。
本工程段建设时将对现有植被进行砍伐,将对铜锣山、明月山及中梁山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工程施工期采取控制作业宽度,加强施工队伍管理,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期,管沟开挖时,将表层含有植物根系的表层土壤剥离放置一侧,等输气管埋好后,再用挖出的土壤进行回填,回填后管道中心线两侧5m范围内栽种根系不发达、生长性强的植被,在穿越冲沟时,尽量避开雨季施工,施工完毕后,及时清理现场,恢复植被等措施;建设单位严格按HSE管理手册和工程相关安全要求进行管理,加强职工安全教育,因此,工程建设对铜锣山、明月山及中梁山造成的影响在可接受的范围内。穿越段恢复情况见图5.1-16。
①中梁山北碚段恢复情况
②中梁山渝北段恢复情况
③中梁山江津段恢复情况
④铜锣山渝北段恢复情况
⑤铜锣山渝北段恢复情况
⑥铜锣山巴南段恢复情况
⑦铜锣山巴南段恢复情况
图5.1-16本工程穿越“四山”管制区恢复情况照片
5.1.6 水土水厂饮用水源保护区
5.1.6.1 敏感区概况
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主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方案的通知》(渝办[2011]92号),水土水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为:一级保护区为水厂取水口上游1000m至下游100m以中泓线为界的同侧水域;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为水厂取水口上游1000m~1500m至下游100m~200m以中泓线为界的同侧水域;50年一遇洪水位(193.53m)以下陆域。
5.1.6.2 与本工程位置关系
本工程穿越嘉陵江位置位于取水口下游约1500m,穿越深度为30m,不涉及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本工程与水土水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位置关系图见图5.1-18,工程穿越嘉陵江段纵断面图见附图6。
5.1.6.3 环境影响调查
原环评线路位于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下方,位于取水口上游约800m,实际线路进行了优化,变更为从水土水厂取水口下游约1500m穿越嘉陵江,穿越方式由穿河隧道变更为定向钻穿越,本工程施工期定向钻施工过程各穿越段均避开了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水也引至保护区以外排放,废弃泥浆在泥浆池内干化,覆土掩埋后进行了植被恢复,钻屑则均用于了平整场地,因此本工程施工期对水土水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影响较小。穿越段恢复情况见图5.1-17。
图5.1-17本工程穿越嘉陵江恢复照片
图5.1-18本工程与水土水厂饮用水源保护区位置关系图
5.2 土地利用影响调查
5.2.1 工程的占地分析
工程占地包含临时占地和永久占地,工程建设共占地293.742hm2,永久占地为截断阀室占地,共约0.012hm2;工程建设未设施工营地,共涉及施工便道1100m,临时占地主要为管道工程及施工便道占地,约293.73hm2,其中耕地约290.38hm2,林地约3.35hm2。
施工作业带临时占地采取的恢复措施:管道工程施工结束后,对作业带迹地进行了平整覆土、复耕或者绿化,农田区复耕表面平整,现已耕种,作物长势良好,材料堆放场设置在施工作业带范围内,与施工作业带占地一同恢复。
临时占地的影响是暂时的,施工结束后,通过采取清理场地、平整松土等措施后,影响已经逐渐消失,土地基本逐渐恢复原有的使用功能;但因为管道中心线5m范围内禁止种植深根植物,因此部分土地的利用方式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土地利用类型有所改变,从而土地利用结构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影响不大。
永久占地造成了土地资源量的减少,对土地利用方式造成长期的、不可逆的影响,但本工程永久占地面积很小,对当地土地利用结构的影响不大。
5.2.2 工程占地对农林业生产的影响
本工程对农林业生产的影响分为两种类型,即永久性影响和暂时性影响,永久性影响主要是指永久占地和管道两侧禁止耕种一些深根农作物的影响;临时性影响主要是指临时占地造成的,这种影响主要发生在施工期,施工结束后即恢复了耕种,但由于施工期对土壤的扰动造成农作物减产,一般需要1~2年后才能恢复原有的产量水平。
5.2.2.1 对农业的影响
本工程绝大部分为临时性占地,其中部分为农田、旱地等耕地。临时占用耕地的管线在施工结束后复耕,目前已基本恢复到了扰动前状态。复耕的地类包括临时占用的水田、旱地、菜地等,据调查统计,工程建设完成后占用耕地均已完成复耕。
工程穿越耕地主要包括丘陵区间平地和台地,施工结束后恢复情况普遍较好,大部分已看不出扰动痕迹;丘陵山地区,沿线经过的耕地水平梯田较多,管沟回填后,对破坏的田埂大部分采用砌块石挡墙及时修补,防止了梯田表层土壤流失。通过对沿线占用耕地的恢复情况调查,工程沿线95%以上的耕地恢复效果良好,土地及作物长势与未扰动的区别不大。另外约5%的耕地由于施工单位恢复施工时将表层土壤回填到了沟底,表层土中含较多的石块,虽经村民分拣处理,但作物长势与周边未扰动地块相比较差,耕地恢复效果较好,土地肥力需1~2年才能恢复工程施工前水平。部分占用耕地线路复耕情况见图5.2.1和5.2.2。
图5.2.1 部分占用耕地线路复耕情况
图5.2.2工程穿越綦江河定向钻排管临时占地恢复情况
5.2.2.2 对林业的影响
工程穿越林地对林地植被破坏较大,施工结束后在林区开出了一条7~8米的无林带,给林区的生态整体性带来了不利的影响。而且一般穿越林区地段坡度较陡,如果植被恢复效果较差很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本工程穿越的林地主要为中梁山、明月山、铜锣山和部分灌木林地等,管线扰动区域主要采取工程和植被措施恢复,植物措施主要为种植灌木,除了人工植物措施外,自然恢复的植被占了很大的比例。本工程占用林地恢复情况见图5.2.3。
图5.2.3部分占用林地线路恢复情况
5.3 水土流失影响调查
本工程管线经过地区水土流失以水力侵蚀为主,建设单位对管道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水土保持工作高度重视,认真落实了水土保持方案提出的各项措施。通过本次竣工环保验收现场调查,可知工程区内水土保持措施已基本形成体系,取得了一定的水土保持工作成效,扰动土地治理率达95%以上,水土流失治理度达到95%以上,拦渣率达95%以上,水土流失控制比低于1.4,林草植被恢复率大于98%,综合考虑本工程达到了水土保持设施竣工验收条件。
5.3.1 弃土弃渣处置情况
根据调查,结合主体工程设计资料及管道施工单位提供的施工资料进行分析,本工程管道工程及截断阀室开挖土石方临时堆放在作业带(区)内,施工完成后基本进行了压实回填,产生的少量弃渣依托绕城高速建设弃土场进行处理。
5.3.2 水土保持措施调查
5.3.2.1 管道作业带及影响区治理措施
(1)工程措施
工程施工中,严格控制施工作业带宽度,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水保宣传,完工后清理影响区,恢复水保设施。对坡度小于15°的山坡地段,填平施工作业带内的坑凹,对施工损坏的原地表及管道边坡种植草皮护坡,使裸露坡面尽快为植被所覆盖,固土保土,并根据地形情况设浆砌石排水沟,排除坡面渗水及地面径流。对坡度大于15°的山坡地段,采用干砌块石护坡,在砌石护坡段以上,工程影响区范围内施工扰动和损坏的坡段,种植草皮,使裸露的坡面尽快为植被覆盖,达到固土保土要求,或护坡较长时,则每隔一段修筑截水沟,将雨水引入排水沟,减少地表水对陡坡的浸泡和冲刷,减少水土流失,对顺坡敷设的坡段,为防治水土流失灾害对管道的影响,在管道上方修筑挡土墙将不能回填于管道的弃渣弃土挡护于挡土墙内。对坡度大于20°的山坡地段,且坡长较长地面,采用坡改梯措施,以确保管道运行安全,减少水土流失量。
施工时,严格执行管沟分层开挖、分层堆放、分层回填。地表熟土层集中堆放,与临时弃渣分开堆放,且尽量选择地势平坦的地方堆置,并修筑临时干砌块石挡土墙和草垫临时护土,施工完毕后,熟土层均匀地铺在地表,保证农业耕作持续运行。河流大开挖穿越均选在枯水季节施工,河水面较窄,围堰用土量少,利用岸上管沟开挖土石方取土石料围堰,等管道埋设完毕后及时进行回填,未单独设取土场。工程采取的部分工程措施见图5.3.1至5.3.3。
图5.3.1工程砌块石护坡
图5.3.2 工程坡改梯措施
图5.3.3 工程穿越冲沟处喷浆护坡
(2)植物措施
本工程穿越林地的管线扰动区域主要采取工程和植被措施恢复,植物措施主要为种植灌木,除了人工植物措施外,自然恢复的植被占了很大的比例。据验收现场调查,植物措施恢复得好、林草植被覆盖率高的管段,因植物根系的强大固土作用和茎叶的拦截消能作用,大大削减了降雨对土壤的冲刷力,水土保持效果显著,可见植物措施对于防治管道扰动范围内水土流失的极其重要性。总体上看,本工程水土保持工程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实施到位,布局合理,植被恢复系数、保存率可以达到防治要求。工程采取的部分植物措施见图5.3.4和5.3.5。
图5.3.4 采用浅根系植被进行恢复和护坡
图5.3.5 采用浅根系植被进行恢复
5.3.2.2 临时运输道路及影响区
施工期间,根据具体地形情况,分别在适当地段设置排水沟、过水涵洞、挡土墙或块石护坡,管道工程施工完成后,对临时占用道路进行土地整治及功能恢复。
5.4 景观影响分析
管道工程建设对景观生态的影响主要取决于管道施工作业带(本工程一般地段施工带宽控制在3~6m区域内)地表植被、地形以及管道穿越区域的主要生态系统、景观类型、河流水系、沿线重要地物等。
在施工期,管道开挖要形成一条作业带,由于作业带的廊道效应,景观要素基质与斑块破碎化,并被廊道分割,造成了景观破碎度的增加和景观多样性指数的增加。管道穿越河流、灌渠或水塘没有改变区域内的水系分布,因此也不会改变区域内原有的景观生态格局与生态功能。
施工完成后,根据管道安全性的要求,在管道轴心线两侧5m范围内不能种植深根性植物,从而对林果业的种植、绿色廊道的连通性和连接度等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管道在爬坡段为了管道安全修建了挡墙,对经过地段的整体景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工程投入运营后的最初几年,除土壤条件较好的地段以及穿越的农田地段植被基本恢复以外,一些地质条件较差的地段由于施工作业带被破坏的植被尚未完全恢复,产生了水土流失现象,对景观也有一定的影响;随着植被的恢复,施工期破坏的景观得到恢复,景观的整体功能也将得到恢复。总体而言,管道工程对景观的影响不大。
通过对工程全线调查发现,管道全线农耕地复耕效果好,山体植被恢复良好,生态已接近恢复到工程建设前水平,对景观的影响较小。
图5.4.1对景观影响情况
5.5 自然生态影响分析
5.5.1 对土壤的影响
经调查,管道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分层开挖、分层堆放和分层覆土回填,施工结束后及时恢复了施工过程中受到破坏的土壤,但管道工程对土壤养分及耕作层土壤仍具有明显的影响,需要一定时间进行恢复。
5.5.2 对动物的影响
本工程施工期较短,施工期施工噪声对沿线陆生动物有一定驱逐影响,施工期结束进行生态恢复后,影响消失;在穿越河流时采用大开挖的施工方式对穿越河段的水生生物产生一定影响,但施工期比较短暂,施工结束后影响基本消失。
另外管道工程施工结束后即覆土,虽然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加重生境破碎化,但施工宽度较窄,也不会导致种群数量的减少,根据调查,本工程施工期间沿线未发现珍稀保护动物出没。
5.5.3 对植物的影响
管道施工期的施工作业带临时占用了一定面积的土地,对其上的农作物和其他植被进行了清理,因此造成了生物量的减少和植被覆盖率的下降,对经过区域内生物量不多和植被覆盖率不高的地段产生的不利影响比较大,施工作业带以外的植被基本没有受到不利影响;另外,管道穿越河流、道路以及坡度较大段的边缘防护设施的永久占地也对植物产生了永久的影响。根据调查,本工程施工期间未占用或破坏珍稀保护植物。
5.6 生态环境影响调查结果
(1)本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作业带、管沟开挖产生的土石方施工完成后基本进行了压实回填,产生的少量弃土弃渣就近依托绕城高速弃土场处理。
(2)工程建设共占地293.73hm2,大部分为临时性占地,其中部分为农田、旱地等耕地。临时占用耕地的管线在施工结束后复耕,目前已基本恢复到了扰动前状态。
(3)本工程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有工程和植被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水土保持工作成效。
(4)施工期,由于施工作业带的开挖,工程对景观的影响较大;而在运营后的第一年内随着植被的恢复,施工期破坏的景观得到恢复,景观的整体功能也将得到恢复。总之,管道工程对景观的影响不大。
(5)管道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分层开挖、分层堆放和分层覆土回填,施工期对施工作业带上的农作物和其他植被进行了清理,造成了生物量的减少和植被覆盖率的下降,对经过区域内生物量不多和植被覆盖率不高的地段产生的不利影响比较大,施工作业带以外的植被基本没有受到不利影响。
6 水环境影响调查
通过现场调查、地质水文条件调查和环境风险防范措施调查分析等方法,评估管道工程施工对沿线河流水质、水文、农田灌溉水利设施等方面的影响。
6.1 水环境现状调查
本工程穿越水体主要涉及长江、嘉陵江、梁滩河、黑水滩河、后河、苟溪桥水库(朝阳河)、长塘河(渔溪河)、迎龙湖水库、花溪河、一品河(箭滩河)、安家溪、綦江河、大溪河、桂花水库、杨家沟水库及其它季节性冲沟等。
建设单位验收期间对沿线水体进行了调查,实地调查期间沿线主要水体水量较大、流速较快、水质相对枯水季节较好。
6.2 施工期水环境影响调查
6.2.1 施工期沿线主要水体穿越施工方式调查
本次验收工程全线穿越各类水体17处,涉及长江、嘉陵江及梁滩河等。环评提出穿越大型河流采用隧道施工方式,穿越中型河流采用定向钻穿越施工方式,小型河流采用大开挖施工方式。
通过调查,本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对大型河流(长江2处及嘉陵江1处)施工方式发生变化,由隧道施工改为定向钻穿越施工;中型河流(綦江河1处,一品河一处)施工方式与环评一致,采用定向钻穿越施工;其它河流(梁滩河、黑水滩河、后河等)施工方式与原环评描述一致,采用大开挖施工;水库(桂花水库等)施工方式与环评未发生变化,采用顶管施工。
本工程穿越各河流位置见附图3,穿越长江纵断面图见附图5,穿越嘉陵江纵断面图见附图6,穿越綦江纵断面图见附图7。
6.2.2 施工期水环境影响调查与分析
管道施工期对水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施工期水域采用大开挖施工方式地段,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悬浮物对水环境产生影响。此外,大开挖穿越河流增加了河水泥沙量,若管沟回填处置不当,会造成水土流失或阻塞河道。
通过调查及收集的施工资料了解到,大开挖河段时均选择了枯水期,并做好了围堰或输导灌渠,减少了悬浮颗粒物对水体的影响,同时管道铺设完成后及时对开挖区域进行覆土回填。而且施工期较短,通过调查,目前开挖河堤均已基本恢复原貌,施工围堰均已拆除完成,悬浮颗粒物对水体的影响已消失。
(2)工程大中型河流采取的定向钻施工所用泥浆无毒无害,废弃泥浆在泥浆池内自然干化后就地淹埋,但钻屑和废弃泥浆一旦进入水体会使河水中SS显著升高,对周围环境和水体水质产生不利影响。
通过调查及收集的施工资料了解到,由于各穿越段施工均避开了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水也引至保护区以外排放,因而不会对饮用水源水质造成影响。定向钻产生的废弃泥浆均在泥浆池内干化后覆土掩埋并恢复植被,钻屑主要用于平整场地,根据现场调查情况可知定向钻施工队水体的影响已消失。
(3)施工过程中的机械油污以及施工人员生活排放的废水、废物,进入水域可能产生污染。
经调查,工程施工单位对施工队伍加强了管理,施工单位在工程沿线租用当地民房,不新建施工营地,对产生的生活废水、生活垃圾就近利用原有处理设施进行处理,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同时施工单位施工中加强了对施工机械及废油的管理,对机械统一进行维修管理,施工期间无随意丢弃废油及油污的事件发生。
(4)管道正式输气前的清管过程:
管道敷设完毕后,需采用清水为介质进行清扫及试压,废水中除含少量的铁锈等悬浮物外,没有其它污染物,这部分废水经沉淀后直接用于下一管段清管使用,不能用于下一管道清管使用的,均选择自然溪沟等直接排放,对外环境的影响较小。
施工期穿越水体管段恢复情况见图6.2.1~6.2.11。
图6.2.1 工程穿越长江黄谦港段恢复情况
图6.2.3工程穿越长江鱼嘴段恢复情况
图6.2.3工程穿越嘉陵江段恢复情况
图6.2.4工程穿越嘉陵江段定向钻施工设置沉淀池
图6.2.5工程穿越綦江段恢复情况
图6.2.6工程穿越花溪河段恢复情况
图6.2.7工程穿越后河段恢复情况
图6.2.8工程穿越一品河段恢复情况
图6.2.9工程穿越杨家沟水库泄洪沟恢复情况
图6.2.10工程穿越朝阳河(苟溪桥水库)段恢复情况
图6.2.11工程穿越桂花水库段恢复情况
6.2.3 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小结
经过现场调查走访等方式了解到,本工程验收段在施工期间没有机械油污、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或生活垃圾以及其他污染物排放到沿线的溪流中;开挖穿越河流时,施工期间增加的悬浮颗粒物会对河流产生短期的影响,施工结束后基本消失,大开挖施工采取的围堰也均已拆除完成;定向钻施工产生的废弃泥浆均得到有效利用。因此,本工程在施工期对水环境的影响较轻。
6.3 运营期水环境影响调查
本次验收范围不涉及站场,运营期无人值守,无管理人员,因此工程运营期不产生废水。
6.4 水环境影响调查结论与建议
经过现场调查走访等方式了解到,本工程验收段在施工期间没有机械油污、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或生活垃圾以及其他污染物排放到沿线的溪流中,开挖穿越河流时,施工期间增加的悬浮颗粒物会对河流产生短期的影响,施工结束后基本消失,大开挖施工采取的围堰也均已拆除完成,定向钻施工产生的废弃泥浆、钻屑均得到有效利用,施工期对水环境的影响较轻;本次验收范围不涉及站场,运营期无人值守,无管理人员,因此工程运营期不产生废水。
7 环境空气影响调查
7.1 施工期环境空气影响调查
施工期,管线工程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主要场地清理和管沟开挖,大量地表裸露,在风力作用下产生扬尘;施工机械在作业带内进行作业和运输机械进行土石方运输时,产生的扬尘。
根据走访调查等方式了解到,工程施工期选用油耗低、效率高、废气排放少的施工机械,对燃油设备合理配置,加强管理,确保工程运输车辆要求尾气达标排放;定向钻施工采取了围挡封闭施工,施工场地进行硬化处理,设置车辆清洗池;易洒漏物质密闭运输,保证无撒漏、扬散,有效抑制粉尘和二次扬尘污染,同时施工期定期进行洒水抑尘;施工采用混凝土均为外购成品混凝土,不现场搅拌混凝土;施工期生活就近依托当地社会配套,无焚烧垃圾和有害物质现象发生;通过对沿线的走访调查了解到施工期的扬尘对环境空气的不利影响较小。
7.2 运营期环境空气影响调查
本次验收工程管段运营期间,无废气产生,对环境空气无不利影响。
7.3 环境空气环境影响调查结论与建议
根据走访调查等方式了解到,工程施工期按照环评及批复要求采取相应的废气防治措施,且施工期结束后影响结束,运营期间,无废气产生,对环境空气无不利影响。
8 声环境影响调查与分析
通过调查及收集施工资料了解施工期各种施工车辆和机械产生的噪声对沿线居民、施工人员的影响以及采取的防护措施,而运营期本工程无噪声产生。
8.1 施工期声环境影响调查
施工期,管道工程对声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施工过程中的定向钻穿越河流及山体、开挖管沟、穿越公路钻孔和材料的运输等施工活动产生的噪声以及施工机械设备运转时产生的噪声等。根据调查,施工期间,施工单位选取噪声低、振动小、能耗小的先进设备;注意机械保养,使机械保持最低声级水平;场外运输作业均安排在白天进行,车辆实行限速、禁鸣;施工单位注重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环境宣传和教育,认真落实各项降噪措施,做到文明施工;采取措施后,施工机械噪声对40m外的区域影响较小,随着施工期结束而随之暂停。
通过对沿线公众的走访调查也了解到,沿线居民基本没有反映施工噪声的影响,所以施工期噪声的影响较小。
8.2 运营期声环境影响调查
本次验收工程,运营期无噪声产生。
8.3 声环境影响调查结论
根据调查可知,施工活动产生的噪声以及施工机械设备运转时产生的噪声,施工机械噪声对40m外的区域影响较小,施工期间,通过对沿线公众的走访调查也了解到,沿线居民基本没有反映施工噪声的影响,所以施工期噪声的影响较小。
9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调查
9.1 施工期固体废物影响调查
施工期的固体废弃物包括施工弃渣、管道及设备防腐产生的废桶、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施工弃渣主要包括顶开挖管道回填剩余土石方,基本上都采取了就近回填方式处置;定向钻产生的废弃泥浆采取泥浆池内自然干化后就地淹埋措施,钻渣均用作场地平整;施工人员均利用当地原有住房,其生活垃圾均利用现有垃圾处理设施,收集后运往当地生活垃圾处理点进行集中处理,对沿线环境的影响较小。
9.2 运营期固体废物影响调查
本次验收范围内无站场,不涉及清管作业(清管作业仅在江津、鱼嘴两个站场内进行),因此运营期无固体废物产生。
9.3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调查结论
施工期的生活垃圾利用现有环卫设施收集并运往当地垃圾处理点处理;施工废弃原材料已经回收处理,开挖的土石方基本都进行了回填利用,剩余少量弃土就近依托绕城高速弃土场进行处理,并做了水土保持工程及植被措施,定向钻的废弃泥浆采取泥浆池内自然干化后就地淹埋措施,钻渣均用作场地平整;工程运营期无固废产生,未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
10 风险事故防范与应急措施落实情况调查
10.1 工程主要风险物质与风险源调查
10.1.1 风险物质调查
本管线工程输送的物质为天然气,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本工程各上游配气站2017年2月最新气质检测数据,本工程气源组分各成分含量及理化性质见前表2.2-4。
根据本工程原环评及批复内容,本工程主要风险物质为天然气(甲烷)和硫化氢。天然气和硫化氢具体物理、化学性质、危险性参数和毒性参数见表10.1-1和10.1-2。
表10.1 1天然气物质特性表
工程 内容
理化特性 中文名 甲烷 英文名 methane;Marsh gas
分子式 CH4 危险货物:UN编号 21007: 1971
沸点 -161.5℃ 临界温度 -82.6℃
相对密度(水=1) 0.42(-164℃) 相对密度(空气=1) 0.55
外观性状 无色无臭气体
溶解性 微溶于水,溶于醇、乙醚
危险性参数 闪点 -188℃ 爆炸上限 15%(V/V)
引燃温度 538℃ 爆炸下限 5.3%(V/V)
危险特性 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与五氧化溴、氯气、次氯酸、三氟化氮、液氧、二氟化氧及其它强氧化剂接触剧烈反应。
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 灭火剂 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灭火方法 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毒性及健康危害 毒性 属微毒类。小鼠吸入42%浓度×60分钟,麻醉作用;兔吸入42%浓度×60分钟,麻醉作用。
健康危害 允许气体安全地扩散到大气中或当作燃料使用。有单纯性窒息作用,在高浓度时因缺氧窒息而引起中毒。空气中达到25~30%出现头昏、呼吸加速、运动失调。若不及时脱离,可致窒息死亡。
短期
影响 皮肤
接触 皮肤接触液化本品,可致冻伤。
吸入 大量吸入蒸气可引起麻痹症状、兴奋、酒醉样,步态不稳并有恶心、呕吐等。吸入高浓度蒸气后,很快出现昏迷。少量吸入,则引起吸入性肺炎,出现剧烈咳嗽与胸痛。
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也可以将漏气的容器移至空旷处,注意通风。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皮肤接触冻伤 就医治疗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表10.1 2硫化氢物质特性表
工程 内容
理化特性 中文名 硫化氢 英文名 Hydrogen Sulfide
分子式 H2S 危险货物:UN编号 21006: 1053
沸点 -60.4℃ 临界温度 100.4℃
相对密度(水=1) / 相对密度(空气=1) 1.19
外观性状 无色、有恶臭的气体
溶解性 溶于水、乙醇
危险性
参数 闪点 / 爆炸上限 46%(V/V)
引燃温度 260℃ 爆炸下限 4%(V/V)
危险特性 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浓硝酸、发烟硝酸或其它强氧化剂剧烈反应,发生爆炸。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燃烧产物 二氧化硫
灭火 灭火剂 雾状水、抗溶性泡沫、干粉。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毒性及健康危害 毒性 LC50:618 mg/m3(大鼠吸入)
健康危害 本品是强烈的神经毒物,对粘膜有强烈刺激作用。急性中毒:短期内吸入高浓度硫化氢后出现流泪、眼痛、眼内异物感、畏光、视物模糊、流涕、咽喉部灼热感、咳嗽、胸闷、头痛、头晕、乏力、意识模糊等。部分患者可有心肌损害。重者可出现脑水肿、肺水肿。极高浓度(1000mg/m3以上)时可在数秒钟内突然昏迷,呼吸和心跳骤停,发生闪电型死亡。高浓度接触眼结膜发生水肿和角膜溃疡。长期低浓度接触,引起神经衰弱综合征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进行隔离,小泄漏时隔离150m,大泄漏时隔离300m,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从上风处进入现场。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或使其通过三氯化铁水溶液,管路装止回装置以防溶液吸回。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从以上分析可看出,本工程的主要危险物质为天然气,最大可信事故为天然气管道破损导致天然气泄漏(泄漏并引发火灾爆炸)。
10.1.2 风险源调查
本工程主要工程内容为高压天然气管道211.99km和截断阀室10座。同时根据原环评中工程内容的实际情况,在配套的10个站场中将各设置1个截断阀。因此,本工程主要风险源主要要为各截断阀之间管段的天然气在线量,见下表10.1-3。
表10.1 3本工程各管道天然气在线量
序号 生产场所名称 距离(km) 天然气在线
体积(m3) 天然气在
线量(t) 是否为重大危险源
1 歇马门站-新槽房阀室管段 8.37 3321.5 77.5 是
2 新槽房阀室-蔡家阀室管段 6.06 2373.1 55.3 是
3 蔡家阀室-堕井分输站管段 8.29 3289.8 76.7 是
4 堕井分输站-木耳阀室管段 8.99 3567.5 83.2 是
5 木耳阀室-空港分输站管段 9.49 3766.0 87.8 是
6 空港分输站-龙兴阀室管段 13.26 5262.0 122.7 是
7 龙兴阀室-鱼嘴门站管段 9.4 3730.2 87.0 是
8 鱼嘴门站-东港调压站管段 8.33 3305.6 77.1 是
9 东港调压站-迎龙调压站管段 8.66 3436.6 80.1 是
10 迎龙调压站-惠民阀室管段 12.76 5063.6 118.1 是
11 惠民阀室-南彭调压站管段 10.77 4273.9 99.7 是
12 南彭调压站-一品调压计量站管段 8.37 3321.5 77.5 是
13 一品调压计量站-珞璜阀室管段 14.98 5944.6 138.6 是
14 珞璜阀室-江津门站管段 17.5 6944.6 161.9 是
15 江津门站-西彭阀室管段 8.09 3210.4 74.9 是
16 西彭阀室-双福阀室管段 12.39 4916.8 114.7 是
17 双福阀室-金凤阀室管段 10.31 4091.4 95.4 是
18 金凤阀室-虎溪配气站管段 12.68 5031.9 117.3 是
19 虎溪配气站-凤凰阀室管段 9.35 3710.4 86.5 是
20 凤凰阀室-歇马门站管段 14.02 5563.6 129.7 是
由上表可知,本次工程各阀室(或站场)之间管段天然气在线量均超过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中天然气(甲烷)临界量(50t),均属于重大危险源。
根据《重庆市都市区天然气外环管网及区域中心城市输气干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风险评价预测结论,主要确定其泄漏后的环境影响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由于本工程管道输送的是净化天然气,其中的H2S含量不超过20mg/m3,因此,各站在各种大气稳定度条件下,事故排放时,均不会出现大于1000mg/m3的高浓度致死区域,但在500m内会出现大于10mg/m3的区域,100 mg/m3的高浓度区域主要出现在事故点下风向100m范围内,这些区域均将影响周围居民的健康,但这种影响是暂时的;站场或管道通过放空管放空时,其环境影响更小,其影响主要为临时的噪声影响。总体上看,不会出现致人死亡事故,总体来看,管道在事故泄漏时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很小。
建设单位在工程设计、施工期间按照原环评及批复中环境风险控制措施和安全预评价推荐的安全管理措施进行落实,使环境风险降低到可接收水平;若管道穿孔或破裂,天然气发生泄漏,建设单位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将环境风险事故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同时重庆燃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2014年12月,编制了《重庆燃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并向重庆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进行了备案,备案编号为500105-2014-005。
10.2 环境风险事故发生情况调查
本工程施工期未进行通气运行,同时在施压过程中也未发生泄漏事故。
10.3 风险管理措施落实情况调查
10.3.1 天然气阀室设置落实情况调查
原环评及批复要求提出,“工程管线每3-5km设置1个截断阀”。而本工程根据全线阀室及站场以及地形等原因综合考虑,最终全线管段共设置截断阀室10个。同时在管道之间的站场(共10处站场)中各设置1个截断阀。因此整个工程完成后,本工程一共设置20处截断阀。工程截断阀设置情况见表2.2-3。
根据由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安全环保与技术监督研究院和中国石油川庆钻探佳诚检测有限公司共同编制的《天然气长输管道阀室间距设置方法》(2014年全国天然气学术年会)中介绍,截断阀室的设置并非越多越好,阀室是管道的薄弱点,阀室过多反而造成泄漏风险的可能越大,综合我国实际情况,同时考虑长输管线的经济性和实用性,通常阀室之间的间距在8~32km范围内最佳,人口较多地区可缩短阀室间的距离。因此本次调查认为,工程阀室的实际设置情况,符合相关天然气管道设计规范要求,同时能够满足环保要求。
10.3.2 环评提出的风险防范措施落实情况调查
本工程对环评中提出的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见表10.3-1。
表10.3 1施工期环保措施及落实情况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的环保措施 工程实际采取的环保措施 是否与环评要求一致 是否满足环保要求
管道设计己采取的环境风险控制措施:
①管道强度结构按设计规范,根据管道所经地区的居民户数和建筑物分别采取不同的强度设计系数,提供不同的强度储备来保证管道不发生强度爆炸和减小爆炸的危害性;
②选用符合GB/T9711.2—1999标准的钢管,保证管道用管质量;
③工程管道所输送天然气为净化干气,严禁不合格天然气进入管道,保证管道不因天然气含水、C02和H2S超标而发生腐蚀爆炸;
④干线设有紧急截断阀室,以减少管道发生事故时天然气的泄漏和引发的次生灾害。
⑤合理设置截断阀,在隧道两端增设截断阀,以减少管道发生事故时天然气的泄漏和引发的次生灾害。 工程实际施工过程中,按照管道设计要求选用满足设计规范的管道,管道输送天然气过程中,对输送天然气品质严格把控,以避免因天然气品质原因发生腐蚀爆炸,同时在干线设有紧急截断阀室,工程环评阶段要求每3-5km设置一个阀室,但实际建设过程中共设置截断阀室20个,工程实际施工过程中,无隧道。 除阀室设计与环评发生变化外,其余基本与环评一致 满足
管道施工需补充的环境风险控制措施:
①山区地段线路管道走向应尽量沿靠现有公路,或选择较宽的沟谷减少施工难度。上、下山段管道应尽量选择相对平缓的地形,对局部陡坡段,应尽量利用小平台减小管道上、下坡度,以减小施工难度。
②对于林地内的管道施工,管沟开挖严禁采用爆破方式;管沟成型组焊前,应清除管沟附近的树枝、树叶,采用沟下组焊方式;焊接过程中对焊接区一定范围设置临时的隔阻材料(如钢板),防止电弧和火花进入林区;严禁在树林边或树林内吸烟、引弧;对于材料中的易燃物质,应设置于空旷的场地且远离焊接区;施工中配备一定数量移动灭火器。
③施工使用的各种特种设备应按照要求进行定期检测,合格合方能使用,并且特种设备的操作员需持证上岗。
④在对管道防腐层进行现场修补时,应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操作和验收。 工程施工过程中,山区段线路均尽量沿靠现有公路,或选择较宽的沟谷铺设,管道施工均采取大开挖或者定向钻等施工方式,不采取爆破施工,管道焊接过程中,配备一定数量灭火器,并在焊接区一定范围内设置阻隔材料,并对施工机械进行定期检测。 基本与环评一致 满足
管道试运行需补充的环境风险控制措施:
①工程投产前的吹扫、试压应编制方案,制定安全技术措施。
②工程管道翻越高差较大的山体时应采用非可燃性气体进行强度试压和严密性试压。
③吹扫口应选择在空旷开阔的地区,其前方l00m、左右50m以内不得有人、畜和火源。
④吹扫口50m范围内应有专人警戒,有具体的防火、防爆措施。为确保吹扫口放空区域防火、防爆安全,在置换空气完毕时暂关闭放空阀,等管口区域天然气扩散以后再进行点火放喷。 管道工程投产前,编制了相应的吹扫、试压方案,并制定了相关安全技术措施,同时,按照环评要求及相关规范要求进行强度试压和严密性试压。 基本与环评一致 满足
10.3.3 环评批复中“管线两侧100m不得新建居民区等环境敏感点”要求落实情况调查
(1)环评报告中关于环境风险内容摘录
根据《重庆市都市区天然气外环管网及区域中心城市输气干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章节“9.3.6.6事故影响分析结论”显示:“由于本工程管道输送的是净化天然气,其中的H2S含量不超过20mg/m3,因此,各站在各种大气稳定度条件下,事故排放时,均不会出现大于1000 mg/m3的高浓度致死区域,但在500m范围内会出现大于10mg/m3的区域,100mg/m3的高浓度区域主要出现在事故点下风向100m范围内,这些区域将影响周围居民健康,但这种影响是暂时的。站场或管道通过放空管放空时,其环境影响更小,其影响主要为临时的噪声影响。总体上看,不会出现致人死亡事故”。
“总体上看,管道在事故泄露时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很小”。对此,报告书提出了需补充的环境风险控制措施包括:“对管道两侧500m范围和站场厂界1000m内的受管道风险事故影响的集中居民区和社会关注区的居民、医生、病人、教师、学生等做好事故应急宣传,保证一旦发生天然气泄露事故时,能做出正确反应。巡线工应加强集中居民区段和社会关注区段的巡线工作”。
(2)环评批复中环境风险措施摘录
根据《重庆市都市区天然气外环管网及区域中心城市输气干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环评批复第七条提出:“加强环境风险事故预防,落实风险事故防范措施和事故应急预案。管线两侧100m范围内不得新建居民区等环境敏感点,并与当地政府部门做好协调工作”。
(3)本工程实际情况
根据调查,本工程环评批复后,管道沿线100m范围内新建了部分小区,包括:龙湖紫云台小区、状元小学与管线最近距离为约50m,新建复盛公租房最近距离为80m,新建金科廊桥水乡、欧鹏泊雅湾、宝嘉花与山等小区最近距离为60m。
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2010年10月1日施行)第三十条中提出相应的保护距离,即:“管道线路中心线两侧各5m地域范围内,禁止种植乔木、灌木、藤类、芦苇、竹子或者其他根系深达管道埋设部位可能损坏管道防腐层的深根植物;禁止取土、采石、用火、堆放重物、排放腐蚀性物质、使用机械工具进行挖掘施工;禁止挖塘、修渠、修晒场、修建水产养殖场、建温室、建家畜棚圈、建房以及修建其他建筑物、构筑物的行为”。
因此,本工程沿线100m范围内新建小区均在本工程环评批复后新建小区,与管道的距离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
(4)本工程补充的环境风险控制措施落实情况
建设单位承诺,本工程在管线建成后,通气运行之前,将按照环评要求,对管道两侧500m范围和站场厂界1000m内的受管道风险事故影响的集中居民区和社会关注区的居民、医生、病人、教师、学生等做好事故应急宣传,并加强集中居民区段和社会关注区段的巡线工作。
同时,本工程在建设过程中,补充了以下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①优化路由,尽量避开集中居民区,如巴南南彭段通过线路变更,避让忠兴社区、南彭街道、南彭工业园区;江津支坪至黄谦港段通过线路变更,避让花铺村;九龙坡西彭段通过线路变更,避让迎新村、千秋村集中居民区;沙坪坝青木关至凤凰段通过线路变更,避让青木关镇和凤凰镇集中居民区。详见第2.3.2小节。
②重点地段通过加厚管壁和增加保护套管、提高焊接技术等手段,减小穿越工程管道泄露概率,降低环境风险。其中穿越工程各穿越管段均对管壁进行加厚,由一般路段11mm厚管壁增加至12.5mm厚管壁。详见表2.2-4。
穿越公路段加厚管壁,并采用顶管穿越
穿越河流段加厚管壁,并采用顶管穿越
③本工程在运营期将对管道安全风险较大的区段和场所进行重点监测、巡护、维修,尽量减小管道泄露风险事故的发生。
(5)措施变更后对环境的影响
根据本工程环评报告,工程运营期若发生管道泄露事故,会对管道沿线100m范围内居民健康造成影响,但是影响是暂时的,管道泄露不会对沿线100m范围内居民造成致死或窒息情况产生。而工程取得环评批复后,新建部分居民区位于100m范围内,但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的要求。因此,本工程运行不会对新建居民区造成显著不利影响,环境可以接受。
综上可知,工程实施过程中,防护距离未完全按照环评批复落实,但工程实际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要求落实。同时,在建设过程中,建设单位通过优化路由、重点地段加厚管壁和增加保护套管、提高焊接技术等手段,并对管道安全风险较大的区段和场所进行重点监测、巡护、维修,尽量减小管道泄露风险事故的发生。因此,实际措施的变化不会导致不利环境影响的显著变化。
10.4 小结
综上,本次调查认为工程实施过程中基本按照环评及批复要求进行施工建设,部分调整内容也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实施,符合相关环保及安全要求。
同时,本次调查要求运营管理单位在运营期对本工程经过的北碚区小三峡森林自然保护区、水土水厂饮用水源保护区、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庆迎龙湖国家湿地公园、“四山”管制区等生态敏感区附近区段和场所进行重点监测、巡护、维修,尽量减小管道泄露风险事故的发生。
11 环境管理落实情况调查
工程建设期和运营期均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应采取相应的环境管理保护措施,以减轻或者消除不利的影响。设置相应的环境管理机构,履行相应的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工作,制定并落实工程环境监测计划,真实的反映工程区环境质量状况和发展趋势,验证环境保护措施的效果,为环境管理提供依据,使工程建设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减小到最小程度,使工程建设的社会、环境、经济和生态效益实现有机统一。
11.1 施工期环境管理与监测
原环评针对工程的施工期,提出了环境保护管理计划、环境监测计划以及工程环境监理工作。
根据调查,工程在施工期未设置专门的环境监理和未进行环境监测计划,但工程监理单位建立了HSE管理体系,设置了HSE管理组织机构,制定了HSE管理制度,设置了专(兼)职的HSE管理工程师,负责工程安全环保的监控,包括落实环评要求的施工、管理等措施。建设单位设置了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对工程质量和HSE的监督管理,确保了施工期间未发生环境污染及扰民事件。工程竣工后监理单位进行了环境监理总结。
本工程有关环境保护管理如下:
(1)施工期环境管理
①贯彻执行国家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法律和法规。
②组织制定公司环境保护的规章制度和标准,并检查和督促执行。
③评选环保业绩优秀的施工承包方。施工期对环境的破坏程度与施工方的素质和管理水平有很大关系。为此,环保措施和环境管理应参与招标投工作,在承包方选择上,除实力、人员素质和装备技术等方面外,还要综合考虑施工承包方和HSE表现,应优先那些HSE管理水平高、业绩好的单位。
④对施工承包方提出明确的环保要求。在承包合同中明确规定有关环境保护条款,如承包施工段的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应采取的水、气、声、渣、生态保护及水土保持等,将环保工作的执行情况作为工程验收的重要内容之一,要求承包方按照HSE体系要求,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明确人员、职责等,要求施工承包方在施工前,按照其施工段的环保要求,编制详细的“环境管理方案”,并连同施工计划一起呈报,认可后方可开工。
⑤根据管线不同地段的环境保护目标,负责制定或审核各段施工作业的环境保护监理、监督计划,根据施工中各工种的作业特点和各施工区段的敏感点,分别提出不同的环境保护要求,制定发生环境事故的应急措施和预案。
⑥监督施工期各项环保措施的落实情况,负责环保工程的检查和预验收,负责协调与沿线各区县环保、水利、国土等部门的关系,以及群众团体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调查处理管道施工中的环境破坏和污染事故。
⑦审定、落实并督促实施生态恢复和污染治理方案,监督恢复治理资金和物质的使用;负责有关环保文件、技术资料和施工期现场环境监测资料的收集建档。
⑧监督检查保护生态环境和防止污染设施与管道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执行情况。
⑨组织开展管道环境保护的科研、宣传教育、培训工作。
经过调查了解,工程业主重庆燃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施工单位重庆燃气安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建设工程部十分重视管道建设环境保护工作,制定了严格的施工计划和施工程序,加强建设期间的环境保护管理和对施工人员的教育,提高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不随意破坏植被,保护好管道沿线的生态环境。另外还设有环保安全员,对建设过程的环境保护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改正。施工期间未接到环保投诉。
(2)施工期环境监理
环评中提出的环境监理任务落实情况见表11.1-1。
表11.1 1环境监理任务落实情况表
施工活动 环保要求 环境监理内容 落实情况
管沟开挖
站场建设
道路建设 减少土壤扰动和植被破坏;防止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 严格执行分层开挖、分层堆放、分层回填措施,回填前应清理留在土壤中的固体废物;施工结束后,应清理临时占用的土地,及时恢复使用功能;分段集中弃土,多余土石方及时运出施工场所或堆放于规定场所;防止施工机械漏油导致土壤及植被污染;施工路段、灰土拌合场、运输便道等定时洒水;粉状材料运输袋装或罐装,禁止散装,蓬盖堆放 管沟开挖执行了分层开挖、分层堆放、分层回填措施,回填前对土壤中的固废进行了清理;施工结束后对临时占地进行了清理及恢复,其它要求也均已按照环评落实。
山体翻越和穿越段 减少土壤扰动和植被破坏;防止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以及林木破坏 减少施工作业带宽度减少树木砍伐,对树木进行移栽施工结束后,清理临时占地,恢复土地使用功能 施工作业带宽度控制在3-20m之内,对移栽树木进行了补偿,对临时占地进行了清理恢复
施工噪声 防止干扰居民正常生活 居民区附近,应控制施工时间,严禁夜间施工;妥善处理因占地引起的纠纷及赔偿问题 工程夜间未施工,对占地经济问题进行了积极协商解决,没遗留经济问题。
河流穿越 防止水体污染、河道堵塞,减缓生态破坏 选择冬季或旱季施工,尽量缩短工期;缩小施工范围集中弃土,土石方堆放远离水体,采取拦挡措施,定向穿越时,废泥浆在污泥池内干化后就地掩埋,恢复地表功能施工时应将减少植被破坏作为首要因素之一,施工人员生活和设施加工依托社会配套减少机械漏油,严禁在河道内清洗机械设备,管道试压水尽量作为下段管道试压循环利用,不能利用时则选择合理地点(如利用施工时的沉淀池、自然溪沟、租赁农作物收割后的闲置田地)或IV、V类水域排放。
工程穿越水体施工选择在枯水期进行,定向穿越产生污泥均干化后就地掩埋,施工期间未发生河道清洗机械设备现象,管道试压水按照环评要求尽量进行了循环利用。
(3)环境监测计划落实情况
环评阶段提出的施工期监督与监测计划实施情况见表11.1-2。
表11.1-2 施工期环境监督、监测计划
监测工程 监督、监测内容 实施情况
施工现场清理 施工结束后现场的弃土、石、渣等垃圾和生态环境恢复情况;监督频率为施工结束后1次;监督点为各施工区段 施工结束或现场垃圾均按要求处理或处置,临时占地均进行了生态恢复。
施工噪声 居民密集区场界噪声,监测频率根据施工情况确定,监测点为最临近得居民 由于施工期较短,且施工期均在白天,未实施监测。
事故监测 根据事故性质、事故影响大小,视具体情况监测大气、土壤、水等 施工期间无天然气泄漏事故发生
水土保持 影响水土流失的因子;水土流失量;水土流失灾害;水土保持设施效益 施工期均按照环评提出的水土保持措施要求实施。
根据现场调查可知,工程施工期未设置专门的环境监理和未进行环境监测计划,但工程监理单位建立了HSE管理体系,设置了HSE管理组织机构,制定了HSE管理制度,设置了专(兼)职的HSE管理工程师,负责工程安全环保的监控,建设单位设置了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对工程质量和HSE的监督管理,确保了施工期间未发生环境污染及扰民事件,工程竣工后监理单位进行了环境监理总结,根据调查结果,施工期虽未设置专门的环境监理,但施工期均按照环评提出的环境监理要求进行施工,施工期未按照环评要求进行环境监测计划,未引起对环境较大影响,也未发生环保投诉。
11.2 运营期环境管理与监测
通过调查分析可知,本工程主体工程已完工,但目前未进入运营期,因此暂未执行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的运营期环境监测计划,主要是本次验收工程不涉及站场,不涉及污染物排放,没发生天然气泄漏事故。现场调查认为,工程环境监测计划未完全落实并没有对环境造成大的影响。
同时,本次调查要求建设单位在工程正常运行后,按照原环评中环境监督与监测计划进行落实。
11.3 “三同时”落实情况调查
经调查,本工程在工程设计、施工、运营阶段始终重视环保问题,把环保工作作为工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了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建设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运用运营。在设计阶段,按照国家有关环保要求,在进行工程设计的同时进行环保设计。在施工阶段,与施工单位签订的合同中明确提出环保条款,环保设施与其它工程设施一样,由施工单位按照合同要求进行施工,由工程监理单位按照招标文件和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全过程监理,能够保证环保设施的工程质量。本工程较好的落实了环保措施“三同时”制度。
11.4 存在问题及反馈
11.4.1 目前存在主要环境问题
根据现场调查情况,新槽房阀室周边临时占地暂未进行生态恢复,一旦下雨,将造成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目前情况如下图11.4-1所示。
图11.4-1 新槽房阀室周边临时占地现状
11.4.2 环境补救措施
本次验收调查报告建议,建设单位及施工单位应尽快组织对新槽房阀室进行生态恢复,生态恢复要求应按照环评及批复要求进行。
12 结论与建议
12.1 工程概况
本工程环评及批复中工程主要内容包括都市区天然气外环管网、区域中心城市输气干线,以及配套辅助工程。其中都市区天然气外环管网包括都市区高压外环输气管道、长寿晏家至都市区外环高压输气管道、外环高压与中环次高压连接线、门站—高压外环管线四部分,以及1座调压计量站、5座城市门站和3座联络线调压站。
本次验收内容为都市区天然气外环管网中的都市区高压外环输气管道,以及本工程管道施工期涉及的施工便道等临时工程,原环评中其他工程内容不在本次验收范围内。
12.2 环境影响调查结果
12.2.1 生态环境调查结果
(1)本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作业带、管沟开挖产生的土石方基本都进行了回填利用,剩余少量弃土就近依托绕城高速弃土场进行处理。
(2)工程建设共占地293.73hm2,大部分为临时性占地,其中部分为农田、旱地等耕地。临时占用耕地的管线在施工结束后复耕,目前已基本恢复到了扰动前状态。
(3)本工程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有工程和植被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水土保持工作成效。
(4)施工期,由于施工作业带的开挖,工程对景观的影响较大;而在运营后的第一年内随着植被的恢复,施工期破坏的景观得到恢复,景观的整体功能也将得到恢复。总之,管道工程对景观的影响不大。
(5)管道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分层开挖、分层堆放和分层覆土回填,施工期对施工作业带上的农作物和其他植被进行了清理,造成了生物量的减少和植被覆盖率的下降,对经过区域内生物量不多和植被覆盖率不高的地段产生的不利影响比较大,施工作业带以外的植被基本没有受到不利影响。
12.2.2 水环境影响调查结果
本工程验收段在施工期间没有机械油污、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或生活垃圾以及其他污染物排放到沿线的溪流中,开挖穿越河流时,施工期间增加的悬浮颗粒物会对河流产生短期的影响,施工结束后基本消失,大开挖施工采取的围堰也均已拆除完成,定向钻施工产生的废弃泥浆均得到有效利用,施工期对水环境的影响较轻;本次验收范围不涉及站场,运营期无人值守,无管理人员,因此工程运营期不产生废水。
12.2.3 环境空气影响调查结果
工程施工期按照环评及批复要求采取相应的废气防治措施,且施工期结束后影响结束,运营期间,无废气产生,对环境空气无不利影响。
12.2.4 声环境影响调查结果
根据调查可知,施工活动产生的噪声以及施工机械设备运转时产生的噪声,施工机械噪声对40m外的区域影响较小,施工期间,通过对沿线公众的走访调查也了解到,沿线居民基本没有反映施工噪声的影响,所以施工期噪声的影响较小。
12.2.5 固体废物处置调查结果
施工期的生活垃圾利用现有环卫设施收集并运往当地垃圾处理点处理;施工废弃原材料已经回收处理,开挖的土石方基本回填利用,剩余弃方依托绕城高速弃土场处理,并做了水土保持工程及植被措施,定向钻的废弃泥浆采取泥浆池内自然干化后就地淹埋措施,钻渣均用作场地平整;工程运营期无固废产生,未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
12.2.6 风险事故防范与应急措施落实情况调查
本次调查认为工程实施过程中基本按照环评及批复要求进行施工建设,部分调整内容也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实施,符合相关环保及安全要求。
12.2.7 环境管理落实情况调查结果
通过调查分析可知,工程未完全执行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的运营期环境监测计划,主要是本次验收工程不涉及站场,不涉及污染物排放,没发生天然气泄漏事故。现场调查认为,工程环境监测计划未完全落实并没有对环境造成大的影响。
本工程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建设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运用运营。在设计阶段,按照国家有关环保要求,在进行工程设计的同时进行环保设计。本工程较好的落实了环保措施“三同时”制度。
12.2.8 公众参与
通过对工程沿线居民走访调查,本工程在施工期间未对周边居民生活产生显著的不利影响,受访对象均表示对工程施工期的影响可以接受,对工程的建设和运行表示支持。
12.3 竣工验收结论
重庆市都市区天然气外环管网及区域中心城市输气干线工程(重庆市都市区天然气外环管网工程)建设执行了环境影响评价及环保设施“三同时”制度,环境管理资料齐全;工程建设过程较好地落实了环境影响报告及批复所提出的各项生态环境保护及恢复措施、污染防治措施;工程的建设和运营不会对沿线的环境产生明显的不利影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可接受并得到较好的恢复。因此,本次调查认为工程符合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条件,建议通过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12.4 建议
加强本工程沿线日常巡查、维护和管理,严防管道破损,定期开展环境风险应急技能与知识培训及应急演练。